“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説,只有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預言道。在互聯網時代,在傳統百貨和購物中心面臨電商的衝擊下,被譽為“生活最後一公里”的“社區商業”已然成為未來商業的藍海。
品牌商家為什麼要佈局社區商業?
2016年-2018年,是中國社區商業的崛起縮影,各大品牌商相繼入場,從“盒馬鮮生”到“京東到家”,從“星巴克”到“麥當勞”,一時之間似乎所有的大型連鎖品牌都在搶佔“最後一公里”,佈局“小而美”的社區商業?
1、市場增量龐大。
【2012年國務院規定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佔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社區商業將迎來黃金髮展十年】
·目前我國在建和存量社區商業總體量在10億平方米以上。
·隨着新一輪城鎮化發展,中國每年都將有1200萬至1400萬人口進入城市。
·未來十年城市化率將達到66%~67%,形成2萬個以上的新社區。
·預計到2030年,全國住宅物業面積將達到300億平方米,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
2、便捷高頻剛需。
【聚焦“最後一公里”的社區消費】
如果説大型購物中心是城市商業的“主動脈”,那麼社區商業則像一根根“毛細血管”,深入到各個小單元。“再好的城市購物中心,消費者一年能去幾次”?這是一個無比現實的問題。在便利休閒消費和生活體驗時代的今天,聚焦‘最後一公里’的社區消費、增強各類商業設施的生活黏性,正在成為激發消費潛力、增強零售活力的重要路徑。
如何打造社區商業“新物種”?
1、差異化商業方案,打造風範生活體驗空間。
全面解讀市場後,進行細緻的客羣畫像分析,我們發現現如今核心客羣的“生活家”屬性:有品位、有格調、追求個性時尚、注重生活體驗、不輕易妥協。而目前,社區商業仍缺乏與這一客羣屬性相匹配的“生活藝術空間”。
2、“去標準化”減法思維,佈局三大生活方式體驗業態。
消費者對未來商業項目最核心的期待是:一個輕鬆享受生活的場所、一個能“充電”的精神領地。
基於此,採用“去標準化”減法思路,側重呈現三大核心生活方式體驗主題:品味生活空間、人文藝術空間、休閒娛樂空間。
3、不止於商業,打造都市生活美學符號。
以“讓公眾感受到娛樂、驚奇、欣喜和更新所帶來的深厚力量”為設計理念,釋放商業空間的多面向功能:
·在消費場景中融入藝術、流水、天然綠植等動靜結合的元素,消弭商業與生活的距離,為都市人羣提供一處可閒庭信步、可拍照打卡、可停留休憩的自然空間。
·打造都市生活美學符號,亦是在助力城市對外展現開發、包容的城市個性。
4、重新定義社區商業,讓商業自然融入生活日。
將“重新定義社區商業”的商業命題,細化為清晰可行的步驟:以一種耐心而細緻的方式,解讀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同時融入對城市成長的思考,讓社區商業以一種更温暖的方式走進都市日常生活。
伴隨城市生活半徑的不斷延長,聚焦“家門口的優質生活”、“最後一公里經濟”的社區商業,正在城市商業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