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動新一輪深度混改“綠地模式”探路提速

日前,綠地控股開啓新一輪深度混改。

業內認為,綠地本輪混改將進一步推動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深度釋放政策紅利,加速國企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混改啓動 市場化持續加碼

7月26日,因國資股東正在籌劃公司控制權結構有關事項停牌的綠地控股發佈公告,揭開了綠地新一輪深度混改的序幕。

公告稱,為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資佈局結構調整,完善綠地股權結構,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擬轉讓的股份比例合計不超過綠地總股本的17.50%。本次擬轉讓股份的價格不低於下列兩者之中的較高者: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擬聘請中金公司作為本次股份轉讓的財務顧問,後續將進一步研究制定本次股份轉讓的具體方案。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上海地產持有綠地控股31.42億股,持股比例25.82%,為綠地控股第二大股東;上海城投持有25億股,佔比20.55%,為第三大股東;兩者相加股權佔比逾46%。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預計綠地仍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但控制權結構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據悉,此次綠地引入金融央企的戰略投資可能性較大。一位接近綠地集團的人士認為,地方國資混改步伐趨慢主要原因在於缺乏資本推動,因而地方國企通過引入戰投獲得資金注入是混改的上佳選項。“5年前綠地引入中國平安,獲100多億元資金,推動其全國化戰略佈局。”

“混改解決了所有制這個體制問題,在此基礎上還應進一步推進企業機制變革。綠地要以混改為契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的運行、決策、薪酬、激勵、約束等充分市場化。此外,還要建立股權進退機制,激發活力,避免持股變成一潭死水。”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綠地過去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與改革同步”“與時代同行”,並善於抓住每個歷史階段中結構性、趨勢性機遇。“雖然綠地每次體制機制改革所面臨的環境不同,但總的趨勢是不斷深化混合所有制內涵,推動企業股權更加多元化,體制機制更加市場化、公眾化、國際化。”

“下一步,綠地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加速發展。綠地將激發‘活力’,進一步以市場化為導向,大膽地探索、優化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經營管理機制;增強‘動力’,持續優化員工持股機制,推進戰略合夥人制,充分激發員工動力;提升‘實力’,提升企業的資本實力、戰略視野、治理水平等多方面的軟硬實力。”張玉良説。

優化股權結構 釋放改革活力

綠地混改將“混”到什麼程度?在張玉良看來,核心問題在於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最好將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即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從而讓社會資本和員工持股保持一個相當的比例,否則容易‘一股獨大’,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上海地產和上海城投均為上海市國資委全資持有的功能性國企。“此次國資持股調整,將推動綠地控股的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市場化。”張玉良表示,通過給上市公司引入新的優秀戰略股東,支持企業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提升經營管理自由度,加速改革活力全面釋放。

作為上海國企“混改樣板”,綠地集團實現整體上市5年後,在國資國企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再度扮演國資國企改革先行者、排頭兵的角色,率先啓動新一輪深度混改。

7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半年國資國企改革將全面發力,不斷激發企業市場主體活力,切實提升改革成效,有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綠地控股啓動新一輪深度混改,將使該企業在繼續保有國資核心財務投資者的同時,通過引入綜合實力優異的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和市場化程度,有利於最大限度發揮體制機制優勢。

根據綠地控股發佈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快報,該公司已形成了“房地產、基建兩大主業並駕齊驅,金融、消費、健康等協同產業雙向賦能”的經營格局。值得關注的是,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成為進博會“6+365”的主要平台,將在“買全球、賣全球”、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中發揮更大作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綠地貿易港集團已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52%,全年國際貿易業務交易額、收入和利潤等業績指標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在綠地集團內部看來,引入新的戰投方後,後續綠地與之在產業等更多層面的深度合作更值得期待。“綠地與新的戰投方要促進產業協同。混改企業與社會資本股東,應該在產業上形成協同效應,且最好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從而提升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我們不主張社會資本遊離在外,搞所謂的‘財務投資’;更不主張社會資本把混改企業僅僅當作平台,脱離產業發展大搞所謂‘資本運作’。”張玉良説。

混改進入深水區 彰顯改革新思路

據張玉良介紹,此次綠地新一輪深度混改,意味着企業步入了自創立以來體制機制改革的第五個階段。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綠地集團先後進行了多輪體制改革:1992年-1997年,在純國有體制下按照市場化規則運行,市場化基因自成立之初就深植其中;1997年-2013年,建立並不斷完善國有控股、職工持股的股份制;2013年-2015年,引進戰略投資者,形成國有及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2015年至今,通過整體上市成為公眾公司。

同時,綠地也積極發揮改革先行優勢、複製改革成功經驗,參與央企和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投資入股了原寶鋼建設、貴州建工、江蘇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以及東航物流、上航國旅等國企,取得了多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張玉良認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國資國企改革的方針政策,並形成了“1+N”的改革文件體系。中央明確提出,要“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資監管轉型,同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標誌着國資國企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

“縱觀1978年以來的改革進程可以發現,我國國資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與我國國民經濟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開放多元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相一致的。總體呈現了從‘管企業’,到‘管資產’,再到‘管資本’的重心轉移。”張玉良表示,國企應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公開、透明、陽光地推進混改。“如果具備條件,最好通過混改推動企業上市成為公眾公司。這樣既能使企業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又能使國有資產真正做到‘進退有序、合理流動’。”

“今年是綠地實現整體上市的第5年,恰逢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綠地將藉助新一輪深度混改的契機,再次把握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張玉良説。

“綠地誕生於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大規模啓動的1992年。我們始終緊跟國資國企改革步伐,努力成為國企改革先行者、排頭兵。目前,綠地的體制與機制改革創新走在上海乃至全國國企的前列。”張玉良表示,此次上海率先啓動綠地新一輪深度混改,有利於綠地吸引優質資本集聚,通過加強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更好的服務於上海及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綠地將緊緊抓住當前內外部有利時機,為國資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探路,再造深化國資混改的新標杆。”

上海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正按照黨中央要求,推進國資國企綜合性改革。綠地新一輪混改是上海加速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充分顯示了因地制宜、量體裁衣的改革新思路。

來源:經濟參考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3 字。

轉載請註明: 啓動新一輪深度混改“綠地模式”探路提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