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資產荒時代資產配置重點在哪?如何考慮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和風險收入?這是目前投資者最常遇到的問題。8月25日,由京東數字科技集團舉辦的“第二屆資管科技行業高峯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現場,三位資管大咖帶來了各自的觀點。
戴京焦:資產配置要綜合考慮資產之間的相關性和風險收入
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投資官戴京焦提到,當談論低利率時代的投資資產配置時,首先要考慮針對的人羣。就銀行理財客羣來看,由於大部分都是傳統銀行儲蓄用户為了追求更高一點的利息而來,因此他們往往對淨值波動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因此,我們在替龐大的銀行理財客户人羣做資產配置選擇時,出發點一定不同於保險機構、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銀行理財會相對更為穩健、保守。
為此,戴京焦還提出了這樣一個指標,即“每一份波動換來的回報是不是值得”。她認為,這個指標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意義遠遠大過其他機構。對於一些公募基金,25%甚至40%-50%的波動率很正常,但選擇銀行理財的客户往往很難接受這樣的波動,因此銀行理財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一指標。
戴京焦認為,用20%的波動率換來20%回報是值得的,但換5%-6%的回報就是不值得的。通過固收+、CPPI等投資策略,理財子公司可以在獲取收益的同時有效降低波動,同時在做資產配置時,還要綜合考慮資產之間的相關性、風險收入特徵等,進而尋找到資產配置的最優結構,從而實現低風險下的高收益。
最後,戴京焦強調,除了注重資產配置的方法,想要做好投資,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也很重要。對於投資人來説,有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投資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可能會造成投資過程不順,選擇決策失誤,時機把握不準等問題。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在風險降臨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黃燕銘: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重點應該在順週期、消費品及科技行業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認為,現在牛市的行情其實已經結束了,6月到7月的行情叫牛市,但是第二波牛市並沒有如期而至。
黃燕銘表示,之前6月、7月行情跟無風險利率下降有很大關係,利率下降的趨勢在今年債券市場之前已經表現很清楚,雖然最近一段時間10年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但是股權市場的無風險的利率實際上是下降的,這對銀行理財收益下行有很大關係,也直接導致了股市的行情。此外,黃燕銘強調,無風險利率下降是未來兩三年市場的總體趨勢,現在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只是暫時性的,而不是長期性的結束。
其次是資產配置的方向。黃燕銘指出,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重點應該是在順週期的行業、消費品行業以及科技行業。對於如何選擇,黃燕銘表示,如果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往上走,那麼應該重點投資科技類股票;如果風險偏好往下走的話應該重點關注價值類的股票;結合無風險利率下行和風險偏好下降兩個指標合在一起的對象就是順週期類的股票。
此外,黃燕銘認為,現在整個金融市場面臨的是利率持續往下走的過程,隨着未來金融市場的改革,打破剛兑是未來的大趨勢,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的恰恰就是低利率的環境,促使整個資本市場的價格迴歸到正常的水平上去,所以在低利率環境下股權類的產品依然是很好的配置選擇。
對於債券,黃燕銘表示,現在還不是好的配置債券的時間,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應該是比較好的時間點,大的趨勢上來講直接融資的佔比越來越高,而間接融資的佔比逐漸減少,這個過程中權益類的產品和債券類的產品是未來投資發展的方向。
關於中國經濟產業鏈轉移對於股市的影響,黃燕銘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黃燕銘表示,中國現在開始發展經濟雙循環,在經濟雙循環的過程當中發展內需很重要,促進內需是以後的長期發展趨勢。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黃燕銘看好幾個因素:第一個是低利率環境;第二個是中國經濟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基本上能夠恢復;第三個中美關係可能有短期回暖,這對科技股會有一個相對利好。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很考驗自身的恢復能力、環境以及治理水平,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科技、消費、週期,包括其他各個板塊都會向着健康的發展方向走。
黃燕銘同時還強調,以前投資A股就是投銀行、週期,靠政策來發展經濟,但是最近二三年,我國成熟的行業龍頭公司應對經濟和外圍環境的能力越來越強,所以現在是佈局股權投資的好時間。
最後,關於低利率環境下貨幣寬鬆政策帶來的通脹問題,黃燕銘還是比較擔心的。黃燕銘表示,未來影響經濟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通脹,還有一個就是美國大選。未來如果出現通脹情況,建議大家買科技股,這是抵抗通脹最好的品種。
劉威:中國很可能成為全世界避險資產首選
華菁證券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威認為,在資產管理行業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一種是兼容性極強,能夠支持更多用户的大平台;另一種是壁壘,搭建屬於自己的專有性平台,提高用户遷移成本。這兩個路徑像蘋果和安卓一樣,誰能夠在市場上勝出,目前很難有簡單的結論。很可能兩條路都能取得成功,這種探索是前所未有的。
在劉威看來,中國很可能成為目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全世界投資領域避險資產首選,原因有二:第一,疫情後全球大規模經濟體實現正增長只有中國。今年全球經濟基本預測中國為1%,美國可能是-8%,此前中國為7%,美國為3%。這足以看出世界對中國經濟的看好以及中國市場存在大量機會。
第二,中國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提供全世界最獨一無二的基礎設施,在基礎設施1.0版可以理解為高鐵、公路、智能電網;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基礎設施2.0版的時代,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雲計算等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劉威指出,京東數科和BAT等巨頭正在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提供者,京東數科的JT²智管有方就是資管行業的新型基礎設施。
對於新經濟在對抗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劉威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疫情之初,騰訊等科技巨頭迅速推出健康碼,為疫情追蹤做出重大貢獻。在物流方面,從1月下旬到3月底的兩個多月時間中,京東物流承運的醫療物資就超過了7000萬件。此外,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線上會議等為社會正常運轉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威認為,京東數科在資管、金融領域做的是同一件事情。目前已經通過金融科技基本上覆蓋了整個市場上所有的日常需求,用户、場景、數據,幾乎都可以在JT²智管有方這樣的資管科技平台上完成高效整合。
對於財政在刺激經濟復甦方面,劉威同樣認為新經濟基礎設施功不可沒。在此過程中,運用新時代的手段和新型基礎設施發放消費券提高了效率,而不是通過政府街道、銀行的一級一級審查發放到消費者手裏。在此過程中,京東等一批電商平台非常直接地參與進來,每一張消費券都可以溯源,精準觸達每一筆消費,這是基礎設施帶來的改變。
劉威認為,傳統服務領域像金融領域還是有很大平移空間,整個互聯網新經濟最大能力直接觸達消費,直接能夠發起交易,這個問題在現在機構業務當中能夠有空間,很好轉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項玲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