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的企業文化裏,有個欺凌華人、華資企業的傳統

作者:長河紅陽

匯豐銀行的寡廉鮮恥,在配合美國製造孟晚舟事件上,表露無遺。這件事情,網上相關文章很多,筆者不贅述。筆者現在的文章,只不過是撿拾匯豐銀行寡廉鮮恥的其他邊角碎料,給眾位看官看一下匯豐的企業文化,看一下這個企業文化裏的,一個一以貫之的傳統:欺凌華人、華人企業的傳統。這裏的華人企業,既包括人民共和國之前的歷史時期的中國人的企業,也包括海外華人在異國興辦的華資企業,當然,還有孟晚舟事件背後的華為——共和國時代的中國人的企業。

講這些舊事的目的在於提醒:凡是共和國的企業、個人,還是海外的華資企業、個人,都要做正牌中國人、都要做真正的華人,別和匯豐銀行打交道!當然這不是説香港、大陸應該發起排斥匯豐銀行的羣眾運動,也不是説大陸的金融機構自覺行動,馬上全部斷絕與它的業務往來,更不是説中國政府應該雷厲風行立刻把它踢出香港,踢出中國,不是的,因為把匯豐銀行踢出中國,還要有個過程、過渡的,咱慢慢來,但是一定要做,天天拱卒式的去做!

這個銀行,説起來是一家英國銀行,但是,它的主營業務是對華(中國、海外華人)。它在孟晚舟事件上,配合美國政府,就是有這個“便利”做前提。因為有這個“便利”,匯豐銀行類似坑陷華為的事情,做了可不止一件。在1986年,它就和美國政府聯手算計了一家在美國開業的華資(美國華人出資)企業——金洋銀行。

金洋銀行,原是美國華人創辦的一家銀行。説起來這家銀行的經營是比較成功的,1977年成立,當時資本僅有三百五十萬美元,經過多年經營,業務不斷擴張,除在紐約設有四家分行外,還在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礬、芝加哥、休士頓以及香港,台北等地設有辦事處,擁有資產一億六千萬美元,成為美國東海岸有相當地位的華資銀行。其存款户,除美國華僑外,就是美國以外的華人。

這家金洋銀行吸收的客户資金不僅僅有正大光明的陽光資金,據説還有部份台灣外逃資金。這樣一家相當成功成功的華人金融機構在1985年6月間,被人舉報到了美國聯邦財政部金融司。這個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根據舉報材料,做了調查,並查核了賬户後,當即下令該行停止營業。理由:

【賬目不清,財務表報不實,作業嚴重違規,負債超過資產等等。】

不過這樣的停業原因並沒有多少人相信,人們更認為這是美國當局歧視華人的種族政策所致。然而又有“熟悉內情”的人透露,是該行負責人不擇手段,到處拉攏華僑存款後,進行非法投機失敗。其中因收購台北財神酒店虧損,即達一千萬美元以上。到底原因如何,在1980年代中期,中美剛剛開啓交往之時,如今的網絡沒影子,信息的傳送途徑不暢,所以如上兩個原因,不可能用更多的信息予以甄別,金洋銀行的倒閉原因,也僅僅是有此兩説。

金洋銀行倒閉後,直接受到損失的,當然是在那裏存錢的儲户,尤其是華僑。所以,該行的停業倒閉,在海外華人社會中,投下了陰影;同時對於華人資本的經營與動向,也引起人們的關注。本着保護儲户利益的原則,擊倒金洋銀行的出手者——美國財政部有責任、義務遴選一個合規的金融機構接手經營金洋銀行的資產、業務,把儲户的損失降到最低。然而也正是這個必須有的動作,間接地折射出金洋銀行倒閉的不尋常。美國政府遴選出的合規機構是匯豐銀行。單就這個信息也算不上什麼可疑,可疑的是,匯豐接手金洋資產的對價出奇的低廉:它只以六百三十五萬美元的超低價,就接管了該行擁有存款達一億二千萬美元的資產(即收購價佔其存款數的百分之五點三),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不選一家美國銀行,卻選中匯豐這個外國銀行,許它以超低價收購一家美國銀行,匯豐何德何能?怎麼看,都像是美國財政部在向匯豐銀行行賄討好它,這不奇怪嗎?説起來,匯豐的媽-英國和美國是關係最好的“連體”,但是,生意歸生意,美國政府的操作也太過於反常!匯豐銀行收購該行後,將其改為匯豐銀行的紐約分行,並公開宣稱:

【收購的目的,是為了紐約華人存户提供全面服務,將繼續發展存款、貿易、貸款等業務。因為金洋銀行及其四間分行,均座落在紐約唐人街,屬於華語地區,在業務上有發展的潛力】

這個“公開聲明”説的明白,就是要掙在美華人的錢。這就讓當時的中國金融界人士對金洋銀行倒閉的原因有了警覺。匯豐銀行,雖然是一家英資銀行,可1980年代,它的總部卻設在香港,而且它絕大部分的業務、利潤都來自於中國以及海外華人。就金洋的業務來講,它的客户也全是海外華人。可以這麼講,就業務來説,金洋銀行與匯豐銀行是天生的死對頭。而且金洋銀行的業務發展迅猛,客户不限於美國華人,還在香港、台灣設立了辦事處,這等於是殺到匯豐的“地頭上”奪食吃,要匯豐大肚容讓,不可能的事。對匯豐來講,金洋銀行倒閉,再由它接手金洋的遺產,就好像瞌睡給了個枕頭。怎麼這麼逮便宜的事,就讓匯豐遇上了呢?金洋倒閉不像是它違反了什麼規矩,倒像是他被同一領域的死對頭匯豐下黑手算計了。無論有什麼樣的,關於金洋倒閉原因在流傳,已經有了警覺的中國金融界,不得不對匯豐銀行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如果金洋銀行的倒閉真是匯豐銀行暗中搗鬼,那麼,金洋在美國的客户羣值得匯豐銀行用“陰招”算計?當然值得,太值得了!這要從海外華人的財富説起。在上世紀80年代,華僑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就很廣了,人數據當時國外統計,人數已達三千萬,可以動用資金達二、三千億美元。甚至有人認為,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等的金融勢力,將可以和猶太金融資本、伊斯蘭金融勢力(石油美元)並列。這種説法,是否有誇大可以商榷,但是華僑、華人資本,在世界各地無疑是有相當地位的。為了爭取海外華人(包括在美華人)這個客户羣,匯豐銀行將金洋銀行這個華資銀行用黑手打倒,是合乎它逐利的本性的。

華人資本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在1969年有人做過調查,大約總共七十億美元。其中亞洲佔80%強,居絕大部分,其次為是美洲、歐洲等地。資本分佈行業,以資本體量大小,順次為商業、工業、娛樂業、農林交通及其他四類。不過,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華人資本開始大舉向北美/美國流動,資本投入行業也從早先的商業向工業傾斜。在這個過程裏,與銀行的信貸聯繫逐漸緊密,一些華人資本開設的銀行也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而且,隨着華人資本到1980年代的大幅增值(二、三千億美元),華人開設的銀行的實力也同步增長。這在種族主義盛行的美國,本身就犯了大忌,那麼,金洋銀行因為突如其來的舉報,被美國政府的強力介入打擊而倒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匯豐為什麼能以微乎其微的對價獲得金洋銀行的鉅額資產,沒有鑿實的內幕證據還真不好做出板上釘釘的結論。不過呢,如前文“熟悉內情”者透露説,該行負責人在台灣財神酒店的投資產生了“一千萬美元以上”的損失,這個要緊的情況最可能被誰先人一步知道?美國的其它金融機構?或者乾脆就是美國財政部?可能性都不太大。那麼,總部在香港,以對華業務為主體,與金洋銀行是競爭對手的匯豐銀行的可能性怎麼樣呢?無論如何總比美國人的可能性強。所以,匯豐銀行在金洋銀行的倒閉中,實實在在難逃黑手嫌疑。至於為什麼美國政府會把金洋上億美元的資產,用六百萬美元出頭的對價“送”給匯豐,其中有什麼交易黑幕,還是那句話,材料所限,無知。不過就把舉報金洋的黑嘴算在匯豐頭上,也沒什麼不妥,要知道,匯豐可是孟晚舟事件的出賣黑嘴啊!對衣食父母尚且這樣,何況競爭死敵?無論如何,美國政府與匯豐銀行的勾結深度遠超尋常人想象。也許、可能,匯豐在孟晚舟事件裏,勇當黑嘴的原因裏,就有匯豐回報美國賜予它金洋銀行過億美元資產的“一餐之德”?那麼,我們應該小心匯豐,它與共和國打交道三十餘年了,以它對中國金融內情的熟稔,它做個經濟間諜,向美國通報中國金融界的動向,應該不是難事!

總之,金洋銀行,這家華資銀行的倒閉,匯豐有洗不乾淨的騷臭味兒!它誣告金洋,是它逐利的本能。它絕對不會坐視華人資本從亞洲流向美國,失去這麼一塊大肥肉!更不可能容忍金洋銀行這樣的華資銀行為北上去美國的華人資本服務,那麼,匯豐追隨這些資本北上必然的!這和非洲大草原上,追隨角馬、野牛往來遷徙的獅羣、鬣狗羣是一樣的。但是,匯豐追隨華人北上資本去美國,從頭開張培養客户羣是個不容易的事情,等到培養了客户羣,“金洋銀行們”會壯大到什麼程度?天知道。所以,勾結美國政府打掉金洋銀行,以極低代價入主金洋銀行,來個鵲巢鳩踞,利用金洋已經培植好的客户資源打造自己的聚寶盆,不省事嗎?

匯豐一定要在美國發展掙錢,要掙錢,金洋銀行必須死!

在匯豐一百五六十年的歷史中,被坑陷的華人企業不知有多少,限於筆者蒐集能力的限制,除大家共知的孟晚舟事件外,只知道區區二個,下面再説另一個事情:上世紀三十年代轟動一時的申新七廠拍賣事件。

這個申新七廠,是當時中國棉紗大王榮宗敬創辦的申新系統的企業之一。上世紀30年代初,美國向世界輸出經濟大危機之後,我國工商業無不深受其害,棉紡行業也遭受沉重打擊,棉紗價格跌至1912年水平以下。榮宗敬的申新系統各企業經營全陷於困境。1933年10月30日,榮宗敬向上海匯豐舉債,以申新七廠全部房屋地基和機器設備作抵押,向上海匯豐借款200萬銀元,利息8釐(8%),1934年12月31日到期,如榮氏到期不能清償借款利息,匯豐可以暫時佔有各項資產或將其出賣。

在借款到位後,大環境慘淡,榮氏企業經營依舊沒有起色,以中國銀行為首的中資銀行也因為經營困難,競相抽緊銀根不發放貸款。榮氏的企業還是難以為繼。榮宗敬繼續向民國政府求援。當時的“佛爺”——民國實業部長陳公博提出“整理”方案,實際上是想趁火打劫,以超低價將榮氏申新七廠吞掉。榮氏絕不接受:

【實業部想拿三百萬元來奪取我八、九千萬元的基業,我拚死也要同他們弄個明白。 (徐鋒華《民族企業的涉外糾紛與生存策略———以上海申新七廠拍賣案為個案》)】

於是他通過官、私兩個途徑,分別向蔣介石、孔祥熙、吳稚暉等民國大佬申訴。但是,作用不大。1934年12月31日,向匯豐的借款到期,申新七廠無力清償全部借款以及利息,榮宗敬向上海匯豐請求轉期,並願意償付全部利息和部分借款。但是,上海匯豐概不理會,堅持要將申新七廠所有抵押資產予以拍賣,並通過律師通告第二債權人中國銀行與上海銀行,按照借款合同對抵押物實施拍賣。受託拍賣的是英國魯意絲摩登洋行。

榮氏聽説這個惡訊,緊急請律師在報紙上連登三天反對意見;聯合中國銀行、上海銀行聯名向上海法院申請假扣押。法院批准榮氏請求,發表公告擬對申新七廠財產施行假扣押。但是匯豐銀行搶先一步在申新七廠廠門上貼了封條。上海法院在匯豐的封條上加貼封條——匯豐的行動不合法。但是,匯豐對上海法院的裁定根本不與理睬,它委託的拍賣會如期在1935年2月26日舉行,匯豐給出的拍賣底價是225萬銀元,而拍賣會的拍賣過程僅僅四分鐘就結束,由日本一律師代表委託人拍得,他的委託人是誰,該律師緘口不語。不過很快華東社記者調查得知,競標得主是日商大連汽船會社,由豐田紡織廠株式會社出面購得。而匯豐不顧榮氏請求,無視上海法院裁定,強行拍賣申新七廠,背後就是日本商人攛掇。

這場拍賣,説起來是按着榮氏與匯豐簽訂的借款合同發起的,但是,這其中挖了兩個坑坑害申新七廠,坑害榮宗敬。第一個坑,拍賣的底價出奇的低。按着榮宗敬的憤激時的真言,申新七廠資產價值八、九千萬元。如果匯豐公道辦事的話,那麼首先要請第三方機構評估申新七廠到底值多少錢,是不是“八、九七千萬元”,拍賣時以這個估值設置底價進行拍賣。拍賣所得,償付自己的借款本息以及拍賣行的費用,餘下的錢交給榮氏;或者拍賣申新七厂部分資產衝抵自己的借款及利益,以及拍賣行的佣金,申新七廠餘下資產交還榮宗敬。這樣做才是公道的拍賣做法!但是,匯豐直接把拍賣底價設在225萬元,這其中有它的借出本金200萬元,有所得利息“八釐”(8%)——16萬,剩下的就是拍賣行魯意絲摩登的酬勞,至於榮宗敬,在拍賣會之後,八、九千萬的廠子自己一文不名!這不是匯豐和日寇合夥挖坑活埋人嗎?!

第二個坑,當時的中國工商業,被美國輸出的經濟危機害慘了,連榮宗敬這樣的棉紗大王都拿不出二百萬,那麼,225萬元的拍賣底價,中國工商業者都接不住,只能任由日本商人無競爭壓力地輕鬆取得。八、九千萬的申新七廠就這樣被日寇用225萬元超低價拿下。這個價錢相對於申新七廠“八、九千萬元”的總值,連3%也不到!這個拍賣時機選的太毒,太絕户!

表面按合同辦事的拍賣會,明明白白的有這兩個大坑,可是誰也無可奈何!

只能指望政府支持,但是得不到政府有力支持的榮氏,只能以發動輿論促使政府出手,贏得社會同情以及援手。當然還有法律上的控辯理爭。

在匯豐與榮氏簽訂的借款合同上,倒是寫着,榮氏不能到期償付所有本息,匯豐可以暫時佔有申新七廠各項資產,也可以拍賣資產償付全部借款本金利息,但是:

【匯豐與申新的契約實質上是一種“流質”契約。所謂“流質”契約,根據舊中國民法規定,凡抵押借款(包括不動產抵押、動產質和權利質)到期不取贖,債權人必須經過起訴手續,由法院判決後,才能處分抵押物。如果原借款契約有相反的規定,則不能生效;對於這種契約,通稱“流質”契約,意即不穩定的契約。(同上)】

匯豐對這一點是清楚的,所以,它在借款合同上寫了一句:

【所有關於本抵押借款所發生的問題,均應照大英帝國法律解決。(同上)】

所謂“大英帝國法律解決”,意思就是匯豐説了算!這是一種絕對不平等的霸王條款!根據最基本的法理原則,儘管匯豐是英國銀行,但是在中國與中國人發生利益糾葛,必須服從中國法律的裁定,那麼,它和榮宗敬簽訂的借款合同,該怎麼理解、執行,要聽中國法院的,要遵從的是民國民法的規定。所謂“大英帝國法律解決”,實際上就是用“治外法權”壓迫榮氏,壓迫中國法律,壓迫中國主權!在這個事件中,匯豐的“治外法權”服務的是對象卻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商人,可見,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對待中國的態度、法子,是一家人不説兩家話。現今公知們對1949年之前的帝國主義國家區別看待,毫不猶豫以英美為“友善”,扭扭捏捏很不情願地把日本當“敵人”,是不是別有居心呢?

法理既明,但是民國政府又不敢以槍炮捍衞民國法律的尊嚴,那麼,起作用的就是當是中國人自發的反帝鬥爭了:

【國貨工廠聯合會也於2月27日下午六時,借大西洋西菜社招待各界,討論援助辦法。參加者有中華工業聯合總會、上海市民提倡國貨會、中華國貨維持會、總工會、市商會、市民聯合會、中華國產廠聯會等三十餘團體……2月28日,中華國產廠商聯合會報據緊急會議議決案,分函本市國貨廠商:“據昨日報載申新紗廠第七廠被英商匯豐銀行非法拍賣之新聞一則,閲之實深痛恨。外商銀行憑藉其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之野心,實行摧殘吾國實業之露骨表現”。“本會痛恨之餘,爰於昨晨9時特召集臨時緊急會議。除議決呈請中央及分函各界予以儘量救濟及交涉作有力之抵抗外,並經決議,通告全市國貨廠商,即日起,對外商銀行實行斷絕往來各在案。凡吾國貨商人,務須以身作則,切實履行。相應函達,統希查照實行,至深公感”。(同上)】

一句話,所有中國企業,再不和“外商銀行”打交道,掙中國人的錢?做夢去吧!其實這也是一次“排英”行動。聲勢浩大的“排英”行動狠敲了匯豐一棍子,先是它甩鍋日本,後來不得已表態:

【解除拍賣,改為正式押款。(同上)】

而最終的解決方式:

【到1936年12月,終於由榮宗敬與匯豐簽訂合約,將押款200萬,延至1940年底償還。 (紀峯《三十年代轟動全國的申新七廠拍賣事件》)】

申新七廠在匯豐與日寇的操弄下,本來是要辦成坑害中國人的陷阱,但是榮氏得到全國工商業者的支持,匯豐的陷阱成了給它添堵的鬧劇。

我們合看一下本文提到的兩件事情,和孟晚舟事件:坑害榮宗敬發生在對外軟爛的民國時代,你可以説國弱百姓跟着倒黴;但是1986年整垮金洋銀行呢?那些興辦金洋的華人,可是有美國國籍這個“虎皮”在身,夠威風了吧?可是匯豐還是能整垮它,這為什麼?是否是因為美國政府不保護他呢?可是,孟晚舟,以及她代表的華為,我們共和國可是呵護有加的,現在的中國在不少方面隱然有挑戰美國的實力,不容小覷。然而,匯豐依舊有膽子想法子坑害孟晚舟、華為,到底這個匯豐一而再、再而三地坑害華人、華人興辦的企業為什麼?

反覆思量後,只能有這樣一個思考結果:匯豐人、或者説英國人,還沒有被中國狠狠地整治過,如果被中國狠狠地整治了,它也就老實了。英國、匯豐,只服拳頭。不錯,紫石英號它被教訓了,但是,這樣的懲治遠遠不夠!也別説抗美援朝英國兵被教訓了,那才幾個人?怎麼説那個什麼女王沒有在什麼投降儀式上簽字吧?那一次對英國並非挑釁的主角,所以對它的教訓,我們做的力度很不夠!還別説香港被中國收回了,其實英國認為,它只是沒有力量來亞洲打中國,如果能來亞洲打仗的話,很難説香港會不會被中國奪回。如果否認英國人的這個心態,那麼,誰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英國政府敢在香港問題上種蠱下蛆,匯豐銀行為什麼敢於對孟晚舟下黑手!很多網文説,匯豐害怕被美國人罰鉅款懲治,所以出賣孟晚舟;但是我們要想一想,如果匯豐知道中國政府是個有仇必報,而且還會惡狠狠報復的狠角色,一定能做得出把匯豐徹底踢出中國的絕門兒事,那麼,匯豐還敢出賣孟晚舟嗎?還敢坑害華為嗎?美國的罰款雖然不少,但是被踢出中國,匯豐從哪裏掙錢?匯豐不長腦袋嗎?!

從匯豐在中國紮根之後,無論哪個時代,無論它怎樣欺凌華人、華企,匯豐都沒有被我們惡狠狠地整治過,所以,慣出它的一個惡習,或者説“培養”出它的一個企業文化:華人都是好欺負的,不管什麼時候的華人,也不管是哪裏的華人,都好對付,都好欺負。那麼凡是華人興辦的企業,它只要逮住機會就要不擇手段地坑害!孟晚舟事件不會是最後,華為不是終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117 字。

轉載請註明: 匯豐銀行的企業文化裏,有個欺凌華人、華資企業的傳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