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性牛市的難度越來越高。以企業內在價值為核心、以相對價值為基礎的資本市場新時代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已經到來。以往的唯技術論、籌碼論、資金論、莊家論,正在逐個或快或慢地退出歷史舞台。
本週指數在週一跳空後,直到週四才出現回補,一高一低之間身邊看空之聲依然不絕於耳,至於緣由似乎與兩個月前沒有太多變化。
雖然A股國際化之路這幾年越發明顯,並不斷加速深入,對市場的影響也不可謂不小,但發現身邊絕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思維邏輯依然停留在過去二十餘年的經驗值裏。
首先是對於上證指數的執迷不悟,上證指數的編制失真在近年越來越明顯,身邊專業機構幾乎平時已經很少交流上證指數,以一個失真的指數反覆討論研究,對於自身的投資究竟有何幫助,實在有些不知所謂。
其次,對於成交量的執迷不悟,一方面大部分投資者都承認國際化後優質企業的不斷抱團,同時也認可隨着整體市值和個股的不斷加大,全面性牛市的難度越來越高,甚至很多投資者交流時也説“未來也許再也難有全面性牛市”,但另一方面偏偏又執迷於每天的成交大小。既然沒有全面牛市,那麼何來大幅放量?精選行業與個股,完成股市真正的資源配置效率,對於整體指數的成交儘量忽視,關注更多行業指數的成交,將是未來主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最後,自然是從技術到價值的轉型艱難。大量投資者在過去幾年看着那些最優質核心資產的獨立牛市,一邊驚呼,一邊羨慕,也都知道這些核心資產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價值的凸現,但對於不斷上漲的股價,無論是絕對價格還是相對漲幅,總是老經驗作祟,最後依然喜歡在垃圾堆和低價股中找機會。雖然偶爾也有斬獲,但每次斬獲的過程其實是阻礙了很多投資者的轉型成功。
過去三年多,我們談得最多的就是國際化、價值化、機構化,總而言之就是以企業內在價值為核心、以相對價值為基礎的資本市場新時代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已經到來。
輕指數、輕成交、重質地,將是未來投資的核心競爭力。知易行難,以往的唯技術論、籌碼論、資金論、莊家論,正在逐個或快或慢地退出歷史舞台。近者有港股的上千家殭屍股、老千股,遠者有百年前的美國3M(內幕交易、差價博弈、股價操控)時代的結束。
此時,我們正在歷史的潮流中,或成為歷史,或改變歷史,你、我、他,在2900點的A股,每個人的選擇決定未來財富的再分配,希望我們能共同成為弄潮兒,而非被拍在沙灘的前浪們。
(作者為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
(文章來源:大眾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