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貿易是生產性服務的跨境交易活動。幾十年來,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日益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貿易也愈發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更好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是彌補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加快高端製造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製造業結構升級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生產性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產性服務的跨境交易活動。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反映了一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近幾十年來,生產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增長,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製造業。尤其是近十多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傳統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現代服務業產出的主要增長點和就業增加的主要部門。據統計,發達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其中,美國生產性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了70%,歐盟達到了55.6%,日本達到了57%。金融保險和經營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經濟總量的比重,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
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深入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起,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開始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服務業成為製造業企業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工具,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被認為是企業在產品價值鏈上提升利潤空間的“藍海”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和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推動了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佔服務貿易的比重已經接近70%。值得注意的是,方興未艾的數字經濟正在推動新型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興起。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服務貿易快速增長,促進了生產性服務貿易內部結構的調整優化。世界貿易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了27.7萬億美元,比2012年的19.3萬億美元增長了43.5%,佔全球貿易的比重達到了60%。“互聯網 ”助力電子商務市場高速發展,不僅給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廣闊市場,還培育出了一大批新業態,進一步拓展了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根據國際經驗,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經過程。研發、物流、銷售、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動製造業發展質量與效率提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至關重要。一方面,可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生產性服務進口,可產生技術外溢效應,有效獲得先進技術成果,提高企業生產和經濟運行效率;生產性服務出口,則能夠擴大生產和市場規模,通過規模效應促進技術進步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可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促進產業集聚,企業共享聚集區域內的基礎設施、生產供應網絡、人力和信息等資源,形成併發揮整體優勢,促進產業競爭力提升和區域經濟增長。
近年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但發展短板也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總體實力相對較弱,尤其是高端領域、高端環節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生產性服務業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尚未充分體現;規模偏小,我國生產性服務業佔GDP比重約不到20%,發達國家的這一比重則超過了50%;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金融業所佔比重偏高,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規模較小。
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在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總體競爭力不強的情況。
一是生產性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不合理。從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趨勢來看,金融保險、信息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文化娛樂和其他商業服務等技術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貿易已經占主導地位。但是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中,技術知識密集程度較低的運輸服務業佔比達到了40%。技術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出口份額較小,這方面的進口則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進出口結構的差異反映出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還不高,尤其是高技術、關鍵服務領域對進口仍有較強的依賴性。
二是缺乏生產性服務貿易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力不高。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的迅速發展,要求生產性服務貿易企業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能力,增強品牌、技術和信用等核心競爭力。但是,受制於研發經費投入不足和傳統運營模式的影響,我國生產性服務企業普遍規模小、品牌影響力弱、創新能力不足,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不強,綜合競爭力有待提高。
三是缺少人才優勢。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人才儲備尚不能滿足生產性服務貿易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升級和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金融保險、專業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缺乏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化人才,這是制約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四是產業基礎有待提升。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發展,可以提升製造業企業在價值鏈上的位置,也能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和競爭力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國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程度不高,製造業服務化水平也有待提升,這阻礙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也不利於提高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是彌補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加快高端製造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推動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製造業結構升級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需針對現存短板,採取務實舉措,切實提升我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的競爭力。
一是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貿易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從出口來看,需鞏固目前競爭力較強的行業的既有優勢,增強技術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的出口競爭力,逐步優化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出口結構。從進口來看,需擴大技術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的進口,彌補國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短板,促進國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帶動製造業和產業結構升級。特別是應重點發展有助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業,如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商務諮詢、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節能環保和人力資源服務等。
二是進一步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開放,提高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大幅度放寬生產性服務業市場準入,完善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引導外商投資投向研發設計、商務諮詢、信息技術、電信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新興服務貿易發展。
三是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整體升級。鼓勵有條件的製造業企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生產經營活動,促進開展服務外包和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服務相結合,尤其是服務規模大的企業,應該建立獨立的服務部門,提高服務的專業化能力。積極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制定財税、金融、科技、行政審批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降低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成本。在技術知識要素集聚、創新資源豐富的地區,優先大力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發揮各地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人力、經營等資源共享的優勢,發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產業集羣。
四是抓住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促進服務貿易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興貿易業態,優先發展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貿易,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生產效率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五是加快生產性服務業人力資源建設,加大人才培育與引進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形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聯合培養專業人才的新機制,完善產業生態和配套保障,健全人才吸引機制。集聚一批適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要、具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企業家,建設相當規模的生產性服務業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強服務貿易戰略研究,建立生產性服務貿易專家庫和專業智庫。培養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團隊,鼓勵創新型人才發展,建設好創新發展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