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牛市可能是一個更大的絞肉機

1

從每個個體投資者而言,股市上漲是個好事,當然全身而退才重要。交易策略上,當然要上車。退出時機要看瘋狂程度。對經濟和金融穩定來説,這種國際價值窪地效應很難免,但也要清楚,資金推動型市場貽害無窮,2015股災殷鑑不遠。預測點位很難,也沒有意義。不過,可以預見,這一波是外資割散户的韭菜。還有官方媒體鼓吹牛市,有過慘痛的教訓。

2

牛市很有可能是一個更大的絞肉機,要堅持從微觀上選擇投資標的,更要注重基本面。三根陽性真的改變信仰,之前判斷的基本面、流動性、估值、上市公司的質量等,在三根陽線之後統統都被拋諸腦後。牛市來了真的那麼重要嗎?從歷史經驗上看,就像那個段子説的,在熊市裏憑專業能力賺到的錢,在牛市裏都虧回去了,牛市很有可能是一個更大的絞肉機。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流動性的變化,北上資金的增加,同時也一定要堅持原來的市場判斷,投資標的的基本面要素,估值、價格、賽道等,有了這樣的判斷,無論牛市來還是沒來,都應該是以不變應萬變。而不是媒體一説牛市來了,很多人一慫恿,甚至很多人散佈小道消息、所謂的內幕消息,就義無反顧、頭腦發熱地衝進去,所以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保持頭腦冷靜、獨立思考,仍然要堅持從微觀上選擇投資標的,注重投資標的基本面。

3

如果大牛市真的來了,也不建議新手貿然衝進去。有一個比較扎心的問題,如果大牛市真的來了,能保證保持定力不買股票嗎?我想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這段時間股市連續上漲,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躍躍欲試準備衝進去。對於成熟的投資者來講,這無可厚非,從交易策略上來説,當然是該上車的時候要上車,但對於大部分對股市瞭解不多的新手,我建議還是按捺住自己的心情,按兵不動,因為你可能獲得的收益比起風險來講要小很多。其實包括股票市場投資者在內的各種投資,本質上還是對人性的修煉,也可以説是非常反人性的,如果説在這樣一個市場火熱的情況之下,能夠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從頭學起,至少還有一個成功的開頭,如果貿然衝進去,不明就裏,甚至聽信很多所謂的內幕消息、小道消息,虧錢的概率非常大。

4

普通投資者千萬不要加槓桿炒股,風險極其巨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策略絕對不能按照機構的打法去打,因為兩者資產規模、風控能力、專業程度等都是不一樣的,兩者的投資策略一定不一樣。股市仍需時間培育:制度建設、法律法規的修訂、嚴格監管、打擊造假、實行註冊制、去行政化等。而且從國際經驗來看,大部分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時,股票都不怎麼賺錢;股市真正賺錢反倒是經濟增速下降、經濟質量提升的時候。建議普通投資者在明確宏觀趨勢後,花力氣選擇賽道,找好標的,不要一聽説牛市來了就急於動手。大部分人投資是賺不到錢的。堅持自己投資,就一定要分散投資,一部分交給機構,一部分買公募基金,一部分買私募基金等。對於可投資產規模不大,又確實按捺不住想去炒股,同時炒股的資金虧損也不會影響到自己生活的散户,千萬不要加槓桿,加槓桿風險極其巨大。

5

全球格局變化必須關注,當前全球的產業分工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美國,消費市場、金融市場非常發達;第二類是中國、東南亞國家,成為全球的生產製造基地;第三類是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產油國,提供能源、礦產、糧食、農作物。在新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之下,未來可能會發展成一種圖景——國內區域大洗牌。舉例來説,未來像黑龍江在國內經濟格局中的角色可能會特別像國際格局中澳大利亞的角色,陝西會特別像沙特,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則會像美國。

6

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提法非常重要,標誌着中國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變化。在過去的四十年中,中國基本遵循加入國際大循環發展的策略。新的提法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強調了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一變化的出現有兩大原因:一是內部原因。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結構改變、優化,轉變增長動能的攻堅期。尤其是受疫情衝擊,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非常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疫情的衝擊對我們來講是長期的,整個投資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我們不要掉以輕心,要跟疫情長期共存。二是國際層面的變化。當前世界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我們必須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謀求發展。這一轉折可能會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7

雙循環有四大關鍵詞:統一市場、啓動內需、數字經濟、產業重構。其中,統一市場是基礎,啓動內需是動力,數字經濟是提升,產業重構和區域洗牌是結果。首先,統一市場。如果要啓動內需,我們肯定是要來一輪比當年加入WTO前實現國內市場統一更大的舉措。國內市場雖然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廣度、深度都值得挖掘,但實際上存在很多區域之間的障礙,其中有法律法規、監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統一市場的建立是新經濟格局形成的基礎。其次,啓動內需。啓動內需核心是深入推進和落實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其中包含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以及大數據。啓動內需核心是要釋放生產要素的活力。只有生產要素的活力釋放出來,內需才能起來。現在啓動內需面臨着非常大的挑戰,無論是經濟減速還是疫情的衝擊,都導致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實際收入水平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這時啓動內需顯得非常緊迫。第三,數字經濟。“新基建”和數字經濟是提升和升維,即升維競爭、換道超車。數字經濟也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即所謂的“新基建”,這是每個城市都避不開的。對每個城市來説,它的要義在於要搶抓機遇,走在前面,最好先人一步。京滬線、京廣線可能比其他城市更有先機。身處一些中小城市的領導和企業家,可能要想辦法避免虹吸效應。第四,產業重構。產業重構和區域佈局會出現區域洗牌的結果,就像高鐵導致的城市之間相對地位發生變化,產業鏈重新佈局,兩者是一個道理。未來會如何?説實話我也很難完整想象。就像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我們很難想象互聯網會發展成為現在的狀態。但今天我想特別強調一點,對於前二十年相對落後的一些地區來講,這是升維競爭、換道超車的絕好機會。“新基建”、數字經濟提供了一個換道超車的機會——既然開車追不上,那就改直升飛機。

8

“新基建”推進的四大有利因素。首先,從政策上來講比較友好,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加碼,上至中央下到各個部委都在不遺餘力地支持。這是很好的一個背景。傳統“鐵公基”的債務推動型增長模式,增長的彈性越來越小,即獲得一定GDP增長所需要的債務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急需轉換增長的動力。因此在政策或國家支持層面,應該也是不遺餘力的。第二,現實需求比較強勁。因為“新基建”不僅是短期通過投資拉動內需,實際上是一個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的重要舉措。目前據很多機構測算,“新基建”的經濟效應投資回報率很高,尤其是科技類的新基建對GDP的拉動非常明顯。第三,補短板、惠民生的要求,特別是“新基建”中,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比較重要。疫情之後,完善公共衞生系統,提升應急能力,補充升級醫療器械設備和醫療信息化等都亟待提升。第四,目前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新基建”非常符合這一方向。

9

發展“新基建”有兩大抓手。一是“通”,即信息的互聯互通,這相當於傳統基建的交通。我們看到很多投資機構已經開始佈局5G基站、終端、工業互聯網等。對於投資機構來講,賽道沒有問題,但是究竟誰能跑出來?這是投資機構要去考慮的。二是“數”,即大數據的存儲、處理。在金融行業一些新型銀行已經能夠使用大數據做很多傳統銀行做不了的事情,大數據無處不在。這時一些原來相對落後的地方,反而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因為很多發達地區並不適合建設大數據中心或基站,一些相對落後地區則能夠享受到這個趨勢的紅利。

10

改善營商環境應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維度切入。從宏觀上看,主要涉及到治理問題,即建立現代經濟體系。從中觀上看,主要涉及到監管管理問題。管在涉及到部分行業的管理存在一種現象,就是“白紙黑字抵不過一個電話”。此外,窗口指導也非常普遍,有的窗口指導是不是有必要值得討論。從微觀上看,主要涉及到服務和成本的問題。以企業服務為例,很多地方招商引資來一些科技類企業,但由於這類企業投資週期比較長,科技轉化成產品的週期比較長,時間一長,部分地方政府對此無法接受,會提出把原來承諾的地或其他給那些税收規模大,收税見效快的企業。這類問題也是提升改善營商環境需要面對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03 字。

轉載請註明: 管清友:牛市可能是一個更大的絞肉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