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7月15日,為保護債券市場投資人的合法權利,強化對債券發行人的信用約束,依法提高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成本,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
市場人士認為,《紀要》的發佈,完善了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加強了對投資者的保護,有助於防範債券市場系統性風險,增強投資者信心,從而提高債券市場的活躍度,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長遠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近年來,我國債券違約有所增多。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報告,今年上半年新增違約或展期債券規模652.28億元。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紀要》的出台是我國債券市場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此前,我國債券市場投資者保護制度不健全、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債券違約的市場化法制化處置程度低等問題,一直制約着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
德恆(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紀要》既宣示了債券審判必須服從服務於金融穩定大局的總體態度,也明確了債券糾紛審判的若干細節,如原告身份認定、行政處罰或刑事訴訟前置程序不再是必要條件、由發行人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不同情形下損失計算方法、發行人及相關主體的責任認定等。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紀要》主要討論了債券違約後法律糾紛的熱點難點,出台恰逢其時。過往改革中,監管層多是從發行人角度入手,降低門檻、簡化發行流程、鼓勵市場化發行等。但是,市場改革和制度改革不可偏廢,當市場改革提速的時候,制度改革也應該跟上。
債券市場是直接融資的一個重要戰場。據央行7月初公佈的數據,目前,中國債券市場餘額為108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年內2.54萬隻債券發行,發行規模為28.05萬億元,同比增18.95%。其中,公司債發行1879只,發行規模17454.14億元,同比增19.45%;企業債發行167只,發行規模1986億元,同比增53.64%。
李湛表示,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滿足各類經濟主體直接融資需求。截至2020年6月末,利率債規模為57.19萬億元,信用債規模46萬億元,政府債券的發行,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施行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而信用債的發行拓寬了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債券市場的發展為民營經濟提供了有效支持,拓寬了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今年3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今年上半年,民營企業發行信用債6.3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78%,為民營企業提供了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李湛進一步解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