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接“聖旨”轉行製藥,股價兩天暴漲1167%

柯達接“聖旨”轉行製藥,股價兩天暴漲1167%

北京時間7月29日晚,繼前一交易日暴漲203%後,柯達繼續大幅高開,上演20次熔斷,最高漲幅一度達655%,換手率高達618.06%。截至收盤,柯達總市值14.5億美元,比前一交易日增加11億美元。單日漲幅達318.14%,股價在兩天內共計上漲1167%。

消息面上,近日,柯達宣佈將開始從事仿製藥生產,其中也包括曾被特朗普吹噓能用於治療冠狀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並且,根據《國防生產法案》,公司獲得了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的實際支持,目前正在準備生產仿製藥的原料。

柯達首席執行長JimContinenza表示,將建立柯達製藥公司,預計將在美國境內創造數百個就業機會。該製藥公司將生產仿製藥的“起始材料”和“活性藥物成分”,也正是美國目前最急缺,買遍全球的仿製藥原料部分,預計未來藥品原料生產將佔到柯達業務的30%至40%。

值得注意的是,股價連續翻番,除了沾上“抗疫概念”,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柯達市值極低,對市場熱炒行為更為敏感。在週二貸款消息公佈前,公司市值僅在1億美元左右。這筆7.65億美元政府貸款,是柯達當時市值的7倍多。有業內人士認為,受此利好刺激,該股本週漲幅有望衝擊2000%。不過,“翻20倍”也才20億美元市值。

柯達曾是膠片攝影領域的全球巨頭,具有上百年的品牌歷史,與超過10000項專利,在其巔峯時期,全球員工數量達到14.5萬名,在1997年2月時市值達到310億美元。因未抓住數碼相機變革趨勢,柯達於2012年宣佈破產並停產,彼時公司資產僅為51億美元,負債卻高達68億美元。

首席執行長JimContinenz透露,該筆鉅額貸款的條款與商業貸款類似,必須在25年內償還。早已風光不再的柯達,突然跨界轉型“蹭熱點”,能還得起錢嗎?事實上,柯達在製藥設備與技術儲備上確實有一定底氣。

技術方面,柯達的膠片業務,屬於精細化學品行業,在過渡到製藥業的時候具有一定優勢,此前拜耳公司、3M公司和富士膠片都做過類似的轉型嘗試。另一方面,早在上世紀90年代,柯達就曾參與過藥物生產,不過已於1994年將醫藥業務打包賣出。

設備方面,柯達仍擁有規模龐大的工業設施,包括1600萬平方英尺的製造空間、實驗室、倉庫和辦公室、88個批量生產反應堆,現場發電廠和蒸汽供應等。按照設想,柯達的設施預計最多能夠生產仿製藥所用原料藥的25%。

不過,據柯達今年5月公佈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單季度營收2.67億美元,淨虧損1.11億美元;公司主營業務依舊是成像和印刷技術,與製藥相關的“先進材料和化學”部門的營收僅佔總額15%,轉型的效果如何,還有待後續觀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3 字。

轉載請註明: 柯達接“聖旨”轉行製藥,股價兩天暴漲1167%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