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攬儲壓力升級 自營渠道挑戰加劇

  繼此前靠檔計息類產品下架後,銀行週期付息存款產品也在陸續退場。

  隨着靠檔計息、週期付息、異地存款等業務的監管受限,銀行吸儲壓力持續上升,越來越多中小銀行通過提高存款產品利率、創新定期存款靈活性等方式吸收存款;與此同時,如何增強技術支撐、運營能力等,提高自營渠道能力,成為中小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週期付息產品退場

  2021年初,隨着靠檔計息產品被停售下架,多家銀行紛紛推出週期付息類存款產品。

  某銀行此前熱銷主推的一款5年期30天週期付息產品説明顯示,每30天為一個付息週期,每存滿一個週期,本週期按年化利率4%計息,並將利息自動兑付至認購賬户,本金自動轉存至下一計息週期。

  某民營銀行業務人士告訴記者,這種週期付息的產品實質上與此前的提前支取靠檔利息產品類似,都是以高息吸引客户。“按週期付息的產品以前也有,但做的比較少,前段時間靠檔計息產品下架和互聯網金融平台代銷渠道受限後,很多中小銀行尤其網點匱乏的互聯網銀行吸收存款方面受衝擊比較大,使得這種按週期付息的產品突然多了起來,吸引客户存款。”

  央行近日發佈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部分金融機構為吸收存款,發行了活期存款靠檔計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和週期付息等所謂“創新”產品。這些產品的實際利率水平明顯超出同期限存款利率,且違反了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等規定。

  連日來,已有多家銀行APP客户端週期付息存款產品呈現下架或售罄狀態。

  某城商銀行廣州地區支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受監管影響,原來的互聯網存款產品基本已經下架了,現在主要推廣的是靈活存取的智能存款和大額存單。”

  春節以來,中小銀行紛紛增加大額存單發行量。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大額存單發行量共1556只,環比上升252.83%。

  從利率水平來看,大部分國有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普遍在3.85%~3.9875%左右,一些地方銀行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則普遍高於4%。

  短期內客户流失量大

  定期存款靈活性成為近來銀行創新存款產品以增強吸儲能力的殺手鐧。

  為增強大額存單靈活流轉的客户吸引力,越來越多銀行上線移動端大額存單轉讓平台。如平安銀行APP可直接登入大額存單可轉讓區進行交易,並能實現一筆大額存單份多筆轉讓。

  此外,某直銷銀行客户劉女士表示,之前在京東平台上購買了該行的一款“隨時存取”存款產品,購買後發現實際上是定期產品通過線上存單質押以實現靈活提現。微眾銀行APP公告也顯示,該行5年期和3年期定期存款即將上線質押功能。

  互聯網存款持續趨嚴的背景下,銀行紛紛加碼定期存款產品靈活性創新的同時,線上化自營渠道建設也成為近來銀行關注重點。

  上述民營銀行業務人士表示,網點匱乏的銀行對互聯網渠道吸收存款的依賴性較高,存款佔比很大,近來接連的政策調整,對銀行存款業務的影響比較明顯。“政策調整後我們也在積極引導客户使用銀行APP等自有渠道,但目前來看客户流失量依然非常大,上半年壓力可能會一直持續。”

  “目前銀行更多是通過提高提出產品收益率、靈活性等方式增強產品吸引力,並加大自有渠道宣傳力度,以提高吸儲能力。但長期來看線上自有渠道的建設勢在必行,首先要做好技術支撐、運營能力等方面的準備。”上述民營銀行業務人士如是表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在近日發文中指出,金融科技發展對國內金融生態帶來深遠影響,未來中小銀行應該抓住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契機,通過發展線上銀行以及銀行APP等方式,拓展自營渠道。但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仍面臨非常多的困境,在金融科技賦能方面,中小銀行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3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攬儲壓力升級 自營渠道挑戰加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