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雙合約”品種國際銅期貨上市

11月19日,國際銅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下稱“上期能源”)正式掛牌交易,成為我國首個以“雙合約”模式運行的國際化期貨合約。

首個“雙合約”品種國際銅期貨上市
這是我國繼原油期貨、鐵礦石期貨、PTA期貨、20號膠、低硫燃料油之後的第六個境內特定品種,將採用“國際平台、淨價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致辭表示,此次上期所用“雙合約”推出國際銅期貨,是存量期貨品種對外開放的嶄新探索,對進一步促進國內外銅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葛紅林稱,國際銅期貨上市,標誌着上期所銅期貨與國際銅期貨形成了“雙合約”服務“雙循環”的格局,意義重大,作用深遠,將提供更加公開、連續、透明的價格信號和更有效的風險管控工具,助力國內外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標誌着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際銅期貨的上市將有利於促進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更好滿足國內外銅行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提升我國期貨市場尤其是‘上海價格’的國際競爭力。”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表示。

國際銅期貨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在保留上期所銅期貨不變的基礎上,以特定品種模式在上期能源上市國際銅期貨,即“雙合約”模式。

“雙合約”模式是在不改變國內現有市場格局的前提下,基於保税市場和國際市場推出的新業務,有助於在保證上期所銅期貨合約平穩運行的前提下有序開展新業務。上期所銅期貨立足海關關境以內的含税市場,反映的是國內市場供求關係,其價格已成為國內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國際銅期貨面對的是關境以外的不含税市場,包括境內關外和遠東時區的國家和地區,反映的是國際市場供求關係。

國際銅期貨以符合國標GB/T467-2010或BS EN 1978:1998中A級銅規定的陰極銅為交割品,上期所銅期貨以符合國標GB/T467-2010中1號銅規定的陰極銅為交割標準品,以符合國標GB/T467-2010或BS EN 1978:1998中A級銅規定的陰極銅為替代品,兩者存在一定差異。

銅是最主要的有色金屬之一,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煉銅生產、消費和進口國,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和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精煉銅生產978.4萬噸,全球佔比41.24%,消費1208.0萬噸,全球佔比50.72%,淨進口323.4萬噸,均居世界首位。銅具有獨特的性能、廣泛的應用,至今仍是不可或缺的大宗商品。金融市場上銅交易十分頻繁,其需求波動與全球經濟趨勢密切相關。

“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銅產業也面臨嚴峻考驗。國際銅合約此時推出恰逢其時,為國內外投資者參與國際銅定價開闢了新通道,為我國銅行業提供了更加豐富完善的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上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羽年稱。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秘書長Paul White稱,國際銅期貨將會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銅市場的橋樑,提高中國銅價格的影響力,推動全球銅市場更透明、穩定運行。

“我希望國際銅期貨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在不遠的將來能成為亞太時區銅跨境貿易的定價基準之一,為提升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影響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做出應有的貢獻。”方星海表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6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個“雙合約”品種國際銅期貨上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