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綠地要被收購了?負債怎麼降?混改如何了?張玉良答疑時間到!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雖然有些指標不理想,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比較理想。”

  對於剛剛過去的2020年,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1月21日的媒體交流會上,給出了上述評價。

  理想的地方大概是在於,集團全年業績的整體向上全年營業總收入4813億元,同比增長12%;總資產達13491億元,同比增長18%;歸母淨資產834億元,同比增長6%;扣非歸母淨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地產、基建兩大業務的收入皆實現10%以上的增長。

  作為“三道紅線”試點房企之一,綠地在降負債方面取得了更明顯的進展現金短債比累計提升幅度超40%;淨負債率累計下降近50個百分點;有息負債總額較高點下降約450億元。

  不理想的地方或許還是地產板塊銷售。2020年全年,綠地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583.53億元,同比減少7.7%,合同銷售面積2909.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0.7%。

  對於2021年,張玉良還是充滿信心,“總體上來看,我們有把握保持10%乃至以上的增長速度,堅持高質量的前提下降負債。”

  不過對於當天的熱點問題——綠地被收購的傳聞,公司管理層直接予以否認,並表示混改正在推進中,意向對象是央企金融機構。

  地產板塊不在意銷售目標

  綠地還是沒達到4000億銷售額。2020年全年,綠地實現合同銷售金額3583.53億元,行業排名較2019年下降一位至第7名。其中,住宅銷售金額2725億元,同比增長8%,佔比達到76%;商辦實現銷售金額859億元,同比下降37%,佔比24%。

  綠地集團董秘王曉東表示,這主要是商辦銷售不理想。綠地商辦產品佔比相對同行偏高,也導致2020年疫情影響下,整體商業辦公去化、出租存在很大的壓力。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辦公樓的需求量降了60%,並且這個趨勢不斷在進行中,已經連續降5年,從商業的成交來講,是降了30%。”王曉東表示,公司整體銷售金額跟2020年初的預期目標還是有一點差距,主要就是因為商業、辦公這兩個品類。

  綠地還在持續調整結構。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綠地累計獲取項目90個,新增土地面積1365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2932萬平方米。總土地款929億元,總貨值約3330億元,平均樓面價3168元/平方米。拿地與2019年基本持平。

  這其中,一二線核心城市項目佔比提高,按貨值計算,約70%的項目位於一二線城市;按計容建面計算,約70%為住宅。在拿地方式上,綠地獲取的“地產+”產業協同項目建築面積超過2300萬平方米,佔比超過80%。

  那麼2021年的銷售目標又是怎樣的?

  “單一地產方面的排名我們不在乎,因為我要看整個企業,整個結構調整中,希望它達到什麼程度,按自己的需求來看。”張玉良坦言,“我們是希望今年比去年增長,而且是質量增長。”

  儘管以房地產起家,但經過多年發展,房地產已不是綠地的單一主業。

  2020年全年,綠地的大基建成員企業實現營收2801億元,同比增長19%;金融產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43億元,同比增長23%;商貿產業實現營收81億元,同比增長21%。張玉良透露,目前收入經營的目標中,房地產佔不到三分之一。

  降負債預計今年一季度可降一檔

  相較於沖銷售規模,2020年8月,監管層給地產行業劃下的“三道紅線”或許是讓綠地壓力更大的事情。

  作為最初的12家試點企業之一,綠地最初是“三道紅線”全中的“紅檔”企業。而經過半年的加速,綠地降負債效果明顯。

  據綠地方面披露,2020年全年初步數據顯示,綠地現金短債比快步提升,累計提升幅度超40%;淨負債率明顯下降,累計下降近50個百分點;剔除預售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逐步回落,有息負債總額較高點下降約450億元。

  綠地集團財務負責人吳正奎補充,公司在2020年8月末收購了廣西建工,也要求其降負債,如果將廣西建工包含在內,整體有息負債規模共下降了逾600億元。

  按監管層的要求,踩線房企要“每年降一檔,三年降三檔”。“降負債確保在今年6月末完成降低一檔的任務,力爭在今年一季度末就完成。” 吳正奎表示。

  “先降短債比,原來預計6月份完成,按現在的情況來看,遠遠提早了,一季度降完一條線沒問題。”張玉良表示,其他兩條線也有望提前完成。

  在去槓桿措施上,王曉東介紹,綠地將圍繞“三年三步走”的計劃,6項措施包括主動壓減有息負債規模,優化土地儲備結構,以銷定產、靈活調整生產供應節奏,加快銷售資金回籠,加快已售項目建設和交付結轉,積極充實企業資本金等。

  儘管綠地沒有物業板塊進行分拆上市以協助去槓桿,但其金融板塊的上市已在推進中。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底,綠地數科成立,並完成對金融板塊的重組。

  不過,2020年初曾提及的研究分拆大基建業務上市,“現在還沒有提到日程上”。

  混改意向是央企金融機構

  媒體交流會上的高潮既不是2020年銷售表現,也不是分拆上市,而是此前業內流傳的一則傳聞。

  日前,有消息稱,“某十強房企欲收購某十強房企”。1月21日下午,故事主角突然有了更清晰的形象被收購方是綠地,而收購方可能“萬科+誠通組成的國企改革基金”或“中海和其他投資者組成的投資人”。

  對於這一傳聞,張玉良笑稱,昨天晚上第一次聽説,“沒什麼可能”。

  事實上,對此次混改,上海國資委具有導向性的意見。張玉良表示,如果是同行,基本上和方案不太相符。而傳聞中的萬科、中海沒有接觸過。

  “現在是進行二次混改,主要是國資股東之間股權的變動。” 王曉東進一步解釋轉讓上限是17.5%,不存在收購的説法。

  2020年7月中旬,綠地集團對外披露了其二次深度混改計劃,其兩大股東上海地產、上海城投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轉讓不超過綠地總股本17.5%的股份。

  據瞭解,目前綠地是三元股權結構。上海地產持有31.42億股,持股比例25.82%;上海城投持有25億股,佔比20.55%;而以張玉良管理層為首的員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蘭持股35.45億股,持股比例為29.13%,為綠地的單一最大股東。

  王曉東表示,“轉讓完之後,我們格林蘭依舊是綠地的單一最大股東,這個股權結構是沒有變化的。”

  王曉東介紹,此次混改的目的和背景是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進一步優化國資佈局的結構調整,並進一步完善綠地的股權機構。

  至於當前混改的進度,張玉良透露,目前談得比較深的是兩家央企金融機構,具體“今年春節後可能會進一步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