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大米可能成為全球糧食供應面臨的下一個挑戰。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印度部分地區降雨短缺,導致種植面積降至約三年來的最小水平。
印度大米生產受到威脅之際,各國正努力應對食品價格飆升和通貨膨脹猖獗的問題。由於包括西孟加拉邦和北方邦在內的一些地區缺少降雨,本季度迄今為止的水稻種植面積下降了13%,而這兩個地區的水稻產量佔印度的四分之一。
貿易商擔心,大米產量下降將使印度的通脹鬥爭複雜化,並引發出口限制。此舉將對依賴這種主食的數十億人產生深遠影響。印度佔全球大米貿易的40%,政府已經限制了小麥和糖的出口,以保障糧食安全和控制當地價格。
印度大米價格的上漲反映出人們對產量的擔憂。大米運輸公司Sponge Enterprises Pvt.的Mukesh Jain説,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恰蒂斯加爾邦等主要種植邦,由於降雨不足和來自孟加拉國的需求增加,一些品種的價格在過去兩週飆升了10%以上。他説,到9月,出口價格可能會從目前的每噸365美元攀升至400美元。
世界上大部分的大米在亞洲種植和消費,這使得它對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與俄烏衝突後小麥和玉米價格飆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於大米產量和庫存充足,有助於避免更大的糧食危機,大米價格一直低迷。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印度的水稻產量和季風的進展。一些農業科學家樂觀地認為,仍有時間繼續種植,彌補部分短缺。預計8月至9月降雨正常,這可能會提高作物產量。
但農民就沒那麼樂觀了。北方邦的一名種植者表示,由於6月和7月缺少雨水,他在7英畝(2.8公頃)的土地上只種了一半的水稻。“形勢真的很不穩定。”
尼赫魯大學教授Himanshu表示,大米價格正感受到壓力。他表示,“7月中旬以後很少播種,所以希望產量恢復的可能性不大。”他補充説,產量下降是通脹風險之一。
大米可能給印度抗擊通脹帶來新的挑戰。今年的消費價格增長一直維持在印度儲備銀行6%的容忍上限之上,這促使利率大幅上升。印度央行本週可能進一步提高借款成本,因為盧比走弱抵消了燃料和植物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
野村控股經濟學家Sonal Varma表示,如果降雨量的地域差異持續存在,可能會對農作物生產產生不利影響,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產生負面影響。
最大供應商
印度向100多個國家供應大米,孟加拉國、中國、尼泊爾和一些中東國家是其最大的客户。就全球而言,糧食安全仍有一些亮點。美國準備在未來幾周運送大量小麥,而烏克蘭則運送出了自俄烏衝突以來的第一批糧食。
印度農業部前秘書Siraj Hussain表示,鑑於印度幾個邦的水稻產量即將下降,政府應考慮重新考慮其分配大米用於乙醇生產的政策。
印度試圖利用過剩的糖和大米來提高乙醇產量,作為削減燃料成本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烏衝突後食品價格飆升,增加了糧食危機的風險,並引發了一場“食品與燃料”的辯論。
Hussain表示,“在這個時候,很難估計生產損失的確切程度。”但他補充説,以目前的價格,幾乎沒有任何理由將大米用於乙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