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宋美璐)9月26日上午,在2021中關村論壇碳達峯碳中和科技論壇平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圍繞雙碳與科技創新,從減排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各地限電體現了我們對整個系統駕馭能力的不足,“人工智能不在乎能源革不革命,但能源革命離不開人工智能。”
他表示,二氧化碳的來源,能源和能源相關的工業佔據了80%,因此把發電和能源相關的工業這些問題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也就應該解決了。
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改變以往割裂的能源關係,各個能源系統、分系統之間發生聯繫,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能協調發展。在這種條件下,把原來用化石能源產生的電,包括它的熱量,包括它原來用碳的地方,儘量的用可再生能源的氫和儲能的方式,可再生電,去給它配套供應起來,去流程再造,從而達到減排效果。
在交通方面,不管用電還是用氫,總體上要代替燃油車。生活用能方面,不但提供生活方式的節能、綠色,也要做一些現代化改造。“特別是農村,農村的能源供應如果不實現現代化,整個中國談不上現代化。”劉中民説。
劉中民強調,低碳化的智能融合不僅需要技術,同時需要如何和智能化的融合,所以需要戰略研究,這個戰略研究還不僅僅是站到局部,要站到總體。“一定頂層化的系統設計,局部設計沒有用,局部創新有用,但是不具備總體作用。人工智能一定要關注,沒有人工智能的介入,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駕馭這樣系統化的大型的體系。”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宋美璐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