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徐佳熹在市場首隻醫療器械ETF(159883)直播活動中,分享了集採對醫療器械板塊的影響,以及2021年醫療器械板塊投資觀點,本文為此前直播路演精華實錄。
如何看待醫療器械板塊今年的投資機會?
短期看,醫療器械板塊受兩方面因素刺激,一個是疫情影響,個人防護用品,手套、口罩等。包括一些醫療設備,像呼吸機、霧化等,都有比較高的增量。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很多新細分賽道龍頭,新品持續有效放量,其中既有事件的催化,也有一些內生性的成長。
中長期看,兩個方面決定了醫療器械行業中長期成長性。一個是市場空間比較大,過去十幾年當中,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每年保持20%以上的複合增速。未來經濟新常態下,增速還是能夠兩倍於GDP,也就是10%以上。另一個從國外看,器械跟藥品是一個左右手的關係,差不多能夠做到1:1,我國差不多是0.5:1的關係。
和創新藥相比,醫療器械處於什麼發展階段?
藥品很多領域我們做了一些有效的進口替代,已經從迅速跟進的這種fastfollow的創新,慢慢的變成了我們要做bestinclass。
相較而言,器械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更多的是現在要努力的去做fastfollow,努力的去把一些跟隨性的工作做好。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湧現出很多發展機會,二者的時代點不同。
假設説一個行業有這樣一個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現在整個醫療器械應該説還是處在偏成長期的階段中。
集採對整個醫療器械板塊會有怎樣的影響?
從藥品之前走過的路可以看到,集採本身是一個利國利民的事情。回頭來看2018年底的藥品集採,從那時到現在藥品是漲了還是跌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這一過程中,一些沒有緊跟潮流、主動創新的企業肯定是沒落了。另一方面,及時轉型創新的、早期佈局的企業也都成長起來了,比如説恆瑞這類公司還是持續的上漲。此外,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一些新興的biotech、生物製藥公司,它也沒有受到集採的影響,也成長起來了。老的品種下去,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説也給新的品種騰出了空間。
老的品種集採,醫保省了錢。我們都知道,醫保追求收支平衡,並不是説省錢越多越好,省下來的錢還是要投入到人民羣眾的醫療保健中去,這是一個騰籠換鳥的過程。
對照醫療器械集採,支架價格下去了,但是又出現了一些新技術。比如説像冠脈當中大家要去做一些更精準的手術,或者説支架放置的時候會做FFR,或者做介入無植入的,像可降解支架,或者是做藥物球囊,這些產品的增速就起來了。所以集採也是一種平衡,有些東西價格會下來,但反過來也會導致新東西快速成長。
集採對整個行業來説,不是説蛋糕變小了,蛋糕還是那麼大,只不過它會進行一個結構上的調整。而且集採也會督促整個行業不斷地去做創新,只有創新,你才能夠去佔領新的市場份額。
大家不要把集採看作是一個完全壓制性的政策,我更願意稱之為引導性政策。比如説藥品,你不做仿製藥的集採,大企業怎麼有動力去做創新藥?如果用一個流行的詞概括,那就是“內卷”,可以激發出大家的研發實力。當我們把這個基礎做紮實了,我們的產品就能走出國門,去掙全球患者的錢。這個發展空間和創新競爭力跟以前自己窩裏發展,是完全不一樣,未來醫療器械也會有這樣的發展空間。
而且集採,不能簡單地線性外推,一般會有四個維度考量。第一量大,量不大的話沒意義省不了錢。第二標準化,容易出方案。第三競爭比較激烈,國產化程度比較高,這樣才能降得下來價格。第四,集採後不會導致安全和質量問題。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集採這一品種的機會才會成熟。
國產替代+創新升級的邏輯,會不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判斷?導致投資者覺得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
先説進口替代,其實在很多領域我們已經做到了有效國產替代。比如邁瑞醫療,邁瑞的監護儀就是從低端做到高端,實現進口替代,也打開了國際市場。包括集採的支架,也做到了國產替代,當然也培育出了一些好的上市公司。
而且現在國人做進口替代,有三大優勢。一個是產業鏈逐漸完善,珠三角精密製造加工比較強,所以設備類的公司多在珠三角。長三角材料研發能力比較強,耗材類的公司多在長三角。第二個是工程師紅利,我們擁有歐美目前很難具備的工程師紅利,研發成本也更低。第三個就是資本關注,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均給了頭部公司溢價,這些公司通過融資投入研發,促進整個行業發展。
再來看自主創新,也是由高到低,比如説IVD,最早我們做普通的ELISA酶免的進口替代,之後是生化,現在是化學發光、分子診斷、基因測序等。此外,從早篩到高值耗材,我們現在可以直接跟外資企業競爭。現在新一代的創業者全部是在國外留學,或者在國外大廠長期工作,擔任管理層,具有科學家自主創業背景,他們依託中國的這種頭部醫生的醫工合作,形成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生態。
而且中國的企業依託中國的一些本土疾病,申請中國醫生進行醫工合作,這些醫生本身也做科研,可能發過《柳葉刀》或者《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也比較認可這些國產企業,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
疫情引發的醫療器械需求是否具有持續性?
疫情確實是百年一遇的事兒,這次疫情對整個醫藥行業,包括社會經濟生活都造成很大影響。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新常態下對口罩、檢測等器械的需求比老常態要高。雖然不如疫情高峯期高,但還會維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此外,去年看這些公司,做檢測的掙到了錢。關鍵看如何花這筆錢,是否能通過疫情進入一些新的渠道,把自己後續的研發產品鋪進去,這個就顯得很關鍵。
還有一點,整個板塊也是此消彼長的,去年疫情是一些產品的高點,同時也是另外一些產品的低點。比如説跟醫院相關的植入性手術這種高值耗材受影響比較大,去年基數低,今年等疫情過去之後,需求重新釋放,反而今年會有一個高成長。
過去幾個月市場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很多核心資產出現回調。對於投資者來説,大家要想明白幾件事情:第一個醫藥行業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從過去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歷史經驗來看,醫藥是一個成長性行業,過去十年複合收益僅次於食品飲料。第二相比於前期高點,很多頭部資產是打了七八折的,從安全角度看,肯定比之前更安全。
對於行業ETF,建議大家長期持續定投,把ETF當成一個佈局醫藥賽道的資產配置工具。跌的時候多買點,漲的時候少買一點,攤薄成本。專業的事兒讓專業的人去做,不要把基金當成股票炒。
據瞭解市場首隻醫療器械ETF(159883)將於4月16日提前結束募集,該ETF追蹤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權重股囊括邁瑞醫療、健帆生物、樂普醫療、英科醫療、歐普康視、魚躍醫療、萬孚生物等醫療器械細分行業核心資產,99%成分隸屬於申萬二級醫療器械行業。不僅填補了A股醫療器械類ETF的空白,也為投資者捕捉創新醫療黃金十年投資機遇,提供了高效透明的掘金工具。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將獲得不同的收益預期,並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通常基金的收益預期越高,風險越大。本基金特有風險包括: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的風險、成份股停牌的風險、投資者申購失敗的風險、投資者贖回失敗的風險、退補現金替代方式的風險、基金場內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第三方機構服務的風險、投資金融衍生品的風險、投資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參與融資業務及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的風險、投資存託憑證的風險等。敬請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仔細閲讀產品法律文件,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