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萬億元險資權益投資降至冰點 股票+基金配置佔比創近三年新低
險資在權益市場的操作策略依舊偏向謹慎,投資熱情降至冰點。銀保監會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配置於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下文簡稱“基金”)的合計餘額為2.73萬億元,佔險資運用總餘額(22.4萬億元)的12.2%,創下2019年以來新低。
在險企資管人士看來,險資機構降低權益資產配置佔比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權益市場操作難度加大。對此,太平資產高級研究員朱曉明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認為,下半年權益投資面臨的配置難點和挑戰體現在於,被市場充分認知的核心資產難有超額收益,估值過高的部分賽道標的面臨較大波動風險。當前市場環境下,對於既有絕對收益要求又有相對排名考核的資金來説,操作難度相對較大。
股票與基金配置餘額
縮水2529億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合計配置佔比已接近2018年年底的水平,彼時,險資對這兩項資產的合計配置佔比僅為11.7%。
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近期調研顯示,近5年多,險資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餘額,在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的佔比保持在12%至14%。今年三季度末,險資對這兩項的配置佔比明顯處於該區間的底部區域。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運用餘額較去年年末增長7625億元,但險資對股票與基金的配置餘額反而較去年年末縮水2529億元,合計佔比降至2019年以來的“冰點”。
險資對股票與基金配置餘額的縮水,通常與兩大因素有關:一是資產公允價值出現大幅回撤,比如重倉股持續下跌引發市值回撤;二是險資主動下調權益倉位,賣出權益資產。從今年權益市場的表現及頭部險資機構的公開表態來看,險資主動下調權益倉位的可能性更高。比如,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險企在今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均表示,公司擇機兑現權益市場浮盈,以增厚投資收益。
險資機構主動下調權益倉位的另一大原因是,今年權益市場操作難度加大,波動風險提升。在保險資管行業協會年中召開的險資運用分析會上,太平資產副總經理曹琦為代表的的多位險企資管人士表示,下半年險資要控好權益資產整體敞口,降低市值回撤風險。
上市險企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也印證了上述險企人士的觀點。中國平安發佈的三季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淨投資收益率為4.2%,同比下滑0.3個百分點;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3.7%,同比下滑1.5個百分點。
今年配置權益資產
有兩大難點
保險資金具有資金規模大、久期長等優勢,但也有剛性負債成本較高的劣勢。保險資金本質上是險企的負債,保險公司需要定期給付或預留賠付金,這就要求險資需要每年都有持續穩定的投資收益。
保險資金的上述特徵決定了險資投資的配置格局:固收為主、權益為輔。近5年來,險資配置銀行存款與債券的合計比例在47%至51%之間波動,加上一些偏固收類投資,險資對固收資產的配置比例相對更高,對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相對較低。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會長段國聖此前曾提到,“險資的投資策略是均衡投資,80%投向固定收益市場,形成一定利息後用權益投資來加強收益。”
受制於負債特性,險資在權益市場的配置目標也以業績穩定增長的白馬龍頭股為主。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的調研顯示,險資更偏好穩健成長類企業。截至目前,險資持股比例超過10%的A股上市公司有30家,以商業銀行、實體經濟的行業龍頭企業為主。
今年以來,銀行股、實體經濟龍頭股的股價波動加劇,尤其是險資偏愛的白馬龍頭股股價普遍出現較大回撤,核心資產股有回撤壓力,新興賽道股有估值波動風險,這就是今年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難點所在。
朱曉明認為,市場普遍擔心的風險,首先來自政策層面,其次來自流動性和盈利層面。
朱曉明進一步表示,2021年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三種方式:一是重點堅守優質核心資產,通過擇時精準把握波段操作,但擇時很難長期保持高勝率;二是降低對持倉股質地的要求,或提高估值容忍度,以趨勢投資方式參與個別賽道的博弈,這種策略比較適合相對收益排名屬性的資金,對絕對收益屬性的資金挑戰較大;三是擴大研究覆蓋面,從市值相對較小、主流資金關注較少、市場對其價值認知相對不足的公司中,篩選出估值業績匹配度較好、性價比更優的投資標的,這種策略比較適合中小規模的資金,大體量資金配置有一定難度,對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較高要求。
基於上述多重擔憂,頭部險資在今年擇機兑現權益資產收益,進一步壓縮權益倉位。中國人壽在三季報中提到,“公司緊密跟蹤權益市場,積極開展權益品種戰術再平衡,適時兑現收益。”另一家中型險企總經理也對記者表示,今年公司下調了權益資產佔比,加大了高信用等級債券等固收類資產的配置力度。
加大權益資產配置
是長期趨勢
險資今年降低權益資產倉位雖然有些迫不得已,但從未來的投資收益要求、大類資產配置趨勢來看,增配權益資產才能有效降低資產負債錯配風險,提高整體投資收益率。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張倩日前表示,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目前國內長期資產供給不是特別充分,有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收益率開始低於境內保險資金的負債成本。
比如,過去3年30年期國債利率平均水平在3.8%,20年期國開債利率平均水平在4.2%,已低於保險資金5%左右的負債成本。因此,進一步促進權益類投資發展,將是未來險資運用的必然選擇。
朱曉明也認為,股市中長期走勢相比短期走勢更為確定,大類資產應超配權益類資產;長期利率中樞下移,從中長期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也應堅持超配權益資產。
配置策略方面,人保資產副總裁黃本堯認為,權益品種需要堅持配置與交易並重的思路,分層構建投資管理能力。其中,股票投資一方面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審慎投資的理念,將“自上而下選賽道”和“自下而上選個股”相結合,構建符合經濟發展方向和穿越週期的投資組合,重點關注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健康養老和綠色低碳等領域;另一方面,要努力適應新形勢下內需升級、自主創新、長壽時代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與市場漲跌節奏同頻,與市場風格切換同向,及時鎖定浮盈。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