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如何達成?金融機構如何參與?有哪些有效路徑?在10月29日舉辦的“2021天府金融論壇”上,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4家銀行行長及相關負責人就如何服務“雙碳”目標,做強做優綠色金融業務詳解理念和做法。
“就機遇而言,低碳轉型將創造巨大的投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將迎來新的業務增長點。”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估算,實現碳中和需要累計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超過每年GDP的2.5%。面對資金缺口,金融機構需積極參與,創新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提升綠色金融業務的佔比,樹立負責任商業銀行的形象。
就做強做優綠色金融業務,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銀行等均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治理體系,制定相關指引或指導意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
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表示,信貸資金是金融業對生態產品提供者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商業銀行要圍繞生態產品的重點領域出台專門的行業信貸政策,推動綠色信貸指標體系與信貸行業政策的有機融合。
農業發展銀行行長湛東昇表示,通過點面結合,構建農發行綠色銀行的發展路徑,打造農發行綠色信貸標準體系,將綠色信貸項目管理和環境社會風險管理嵌入信貸的全流程,持續優化改造綠色信貸管理系統,強化科技支撐。
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銀行將對綠色產業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實現綠色信貸佔比的逐年上升。同時,還將加快行業授信結構的調整,加強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餘額管控,加大對減排技術升級改造、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靈活性改造等綠色項目的授信支持。
劉建軍表示,郵儲銀行將突出綠色低碳導向,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制定綠色金融授信政策指引,明確綠色金融重點支持方向與領域,比如鼓勵進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垃圾發電、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鐵路、軌道交通等行業。
除了綠色信貸,商業銀行還可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多渠道滿足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張青松提出,金融機構和政府可通過共建“生態產品確權+綠色信貸+風險補償”模式、“公共產品+綠色基金”模式、綠色PPP融資等模式,共同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