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保税區能否為外貿注入新動能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作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和平台,綜合保税區近年來已成為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以保税物流方式進出口達1.41萬億元,增長29.2%,在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中佔比達12.1%,尤其是綜保區對外貿增長貢獻度已超三成。
綜合保税區是我國參照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園區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集保税區、出口加工區、保税物流區和港口等功能於一體,是我國除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外,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開放區域。作為打造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平台之一,綜保區對於穩外貿穩外資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這些天,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空客A350寬體客機完成和交付中心正在進行投運前的最後準備。這是繼A320飛機總裝線和A330寬體機項目落户天津後的又一重大航空合作項目。
“A350飛機抵達天津後,需把零部件送到綜保區內另一家企業古德里奇進行檢測維修,但飛機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報關的,這樣的拆解維修業務沒辦法開展。”天津海關辦公室副主任陳嘉亮告訴記者,天津海關充分運用自貿區和綜保區政策優勢,創新性出台了航空產業全鏈條集羣監管模式,把保税區內航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監管,實現了飛機零部件在綜保區內自由流轉和檢測維修。
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陳振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早在2019年1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於促進綜合保税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努力把綜合保税區打造成為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和銷售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綜保區開放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實現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功能疊加與融合發展。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31個省份共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63個。其中,綜合保税區150個,保税區9個,保税港區2個,出口加工區1個,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1個。目前,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規劃面積約448平方公里。
2020年以來,海關總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激發企業活力,積極推動綜保區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資格試點。同時,為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綜保區創新優化監管模式,優先將“兩步申報”“兩段准入”“兩區優化”等重點改革在園區內落地推進,區內企業賬冊備案、税款補繳等業務實現“秒辦”。
在促進產業轉移升級、服務中西部對外開放發展等方面,綜保區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重慶、四川、河南3省份綜保區進出口值在所在地區同期外貿佔比已連續多年超過六成。以成都為例,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總額1360.4億元,同比增長26.2%,連續3年位居全國綜保區首位,成為成都乃至四川外貿運行中的一大亮點。
此外,一批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下承壓前行、逆勢成長,成為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特別是在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方面,綜保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揮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為吸引消費迴流,服務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我們首創了‘免税、保税、跨境電商’政策相銜接改革試點,綜合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與免税政策相疊加優勢,幫助免税品經營企業實現了‘線下免税品銷售+線上跨境電商銷售’的多元化經營模式。”北京海關行郵監管處處長白鋒表示。
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一系列新需求,北京海關開展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醫藥進口試點,開通了全國首條“一帶一路”快速鐵路跨境電商運輸線,爭取了首批跨境電子商務B2B出口試點和跨境電子商務退貨試點,通過“以增量帶動存量”式跨境電商特色監管模式的探索,推動了北京跨境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
當前,以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文化貿易等為代表的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新業態正在成為綜合保税區功能轉換的關鍵。陳振衝表示,下一步,海關將繼續推進綜保區大力發展加工製造、倉儲物流等傳統業務,支持研發、檢測、維修等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先行先試,逐步將綜保區以貨物貿易為主拓展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促進融資租賃、跨境電商、文化創意、醫療健康等新業態發展,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