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對於長遠鋰科來説有點過於“刺激”,業績和股價都是大起大落!前腳剛公佈了202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9.75億元,同比增長162.75%;淨利潤14.89億元,同比增長112.59%。後腳又跟上了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34億元,同比下降42.99%,淨利潤92.9萬元,同比下降99.69%,扣非後淨虧損2114萬元。
營收淨利“滑坡”,長遠鋰科的股價也開啓過山車模式,準確的説,其實只有“垂直下坡”。在長遠鋰科公告一季報後,當天股價跌幅達-19.97%。長遠鋰科業績為何突然急轉直下?
“成也新能源,敗也新能源”,長遠鋰科2022年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需求持續增長。而2023年一季度因受新能源市場下游需求減弱,以及碳酸鋰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長遠鋰科產品銷量受到一定衝擊。
近期,碳酸鋰價格出現反彈,下游需求出現回暖信號。中信證券也預計隨着二季度碳酸鋰價格企穩,新能源汽車需求有望回暖。近期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有投資者提問到“貴公司第二季度目前市場需求是否有所好轉?公司新建產能目前是否已經投產?”長遠鋰科表示,“我們始終堅定的看好新能源行業的長期發展,市場需求不斷回暖。”可見,長遠鋰科的業績還有待長期的修復。
從長遠鋰科的產品來説,較為“單調”,主營三元正極材料及三元前軀體。雖然目前正在向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佈局,但也仍圍繞着正極材料。此前,正極材料因上游新能源汽車“井噴式”爆發,需求激增,一度也是被炒的如火如荼,因三元正極材料行業進入門檻低,諸多公司紛紛佈局動正極材料,並掀起擴產熱潮,存在產能過剩隱憂。
2022年億緯鋰能(300014)董事長劉金成就曾表示,預計最晚後年電池全產業鏈都將出現產能過剩,而唯一不會出現過剩的是質量上乘、成本低的電池產品。另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主要鋰電池材料到2025年的產能規劃已全部過剩,負極材料到2025年的規劃總產能相當於當年預計需求的5倍,磷酸鐵鋰為4倍,電解液、6F、VC、PVDF、銅箔均是2倍餘,隔膜約1.5倍。
市場競爭加劇,價格競爭迫使長遠鋰科的毛利率“上躥下跳”,2020年到2022年毛利率分別為14.47%、16.85%、14.19%,今年一季度更是“下跳”至3.59%。相比於同行,振華新材、容百科技(688005)毛利率較低,今年一季度振華新材、容百科技毛利率分別為9.96%、8.72%。
對比一季度業績也會發現,長遠鋰科是他們之中業績降幅最大的,振華新材實現營收20.06億元,同比下降22.21%;淨利潤7064萬元,同比下降79.37%。而容百科技還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長,營業收入83.68億元,同比增長61.91%;淨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6.29%。
在同等環境下,競爭對手業績不降反增,投資者也提出了質疑“貴公司與同行容百科技、振華新材比較,到底是技術上還是管理層能力上的差距,導致同行業績在穩健增長,就貴公司業績大幅度下滑呢?市場的需求下滑難道只是對貴公司有效嗎,對其他公司都是沒有影響的嗎?”長遠鋰科回覆稱“公司始終堅定的看好新能源行業的長期發展,市佔率因公司產品結構調整而下滑是暫時的。公司通過不斷集中優勢資源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將不斷開拓新用户以提升市佔率。”
研發方面,此前確實長遠鋰科在加大投入,2022年投入6.61億元,同比提升了130.51%。但今年一季度卻有大幅縮減,為6054.04萬元,去年同期為1.36億元,對於研發投入的腰斬,長遠鋰科解釋道,主要系新立項的研發項目處於前期研究階段,發生費用減少。但從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看,其實是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到2022年分別為5.08%、4.19%、3.67%,今年一季度降至3.13%。
現金流方面,長遠鋰科也一直堪憂,今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20.47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105.81%,其在一季報中給出的解釋為主要系預付的材料款及支付票據到期承兑款所致。但對於長遠鋰科來説其實現金流表現一直不佳,2020年到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22%、-9.24%、1.69%,而理由也是大同小異。除此之外,應收賬款長遠鋰科也有大幅增加,截止2022年末應收賬款38.62億元,佔總資產比例較高,為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