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市場品牌眾多,蘋果以一己之力和眾多其他陣營廠商對拼,這也讓市場對它和產業鏈內上市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今天似乎有所不同。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28日收盤,113只蘋果概念股當中僅有C一博收漲,收跌超過5%的公司卻有22家。從資金流向來看,113家上市公司當中,9月28日沒有一家的淨流入金額超過1億元,但淨流出超過1億元的卻有3家。
(資金淨流出前20的蘋果概念股,來源同花順iFind)
如果將分析週期拉長到iPhone 14上市的9月8日至今,可以發現,在這14個交易日當中,蘋果概念板塊的整體跌幅已經超過13%,同期滬深300的跌幅僅為5.58%。
蘋果發佈新機型對蘋果概念股本應是利好,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可能與以下兩條消息有關。
其一:兩前供應商高管“前後腳”被採取強制措施
根據券商中國的消息,曾向蘋果供應鏡頭模組的歐菲光9月27日午間發佈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蔡高校近日被浙江省台州市公安機關執行監視居住,此外蔡高校也因個人原因提交辭呈。蔡高校與歐菲光實控人蔡榮軍為兄弟關係,目前間接持有歐菲光股份約2.84億股。就在之前的9月26日,上市僅4個月的東田微也公告稱,公司董秘兼財務總監張小波,因涉嫌犯罪被浙江省台州市公安機關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刑法》的規定,被執行監視居住不等於被定罪逮捕,更不意味着一定會面臨審判,具體要以司法機關的判斷為準。
有意思的是,涉事的歐菲光和東田微,不光高管被同一地公安機關相隔一日先後採取強制措施,兩家公司在公告中也都表明,高管涉及的是個人案件,與公司無關。
不僅如此,兩家公司就連高管任職經歷上都有關聯。根據東田微的招股説明書,該公司有3名副總經理曾在歐菲光或其下屬子公司任職。
(來源:同花順iFind)
而東田微和歐菲光在業務上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東田微5月23日的上市公告書,2018年度至2020年度,歐菲光為東田微的第一大客户,對歐菲光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612.09萬元、10,739.57萬元、18,314.73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6.49%、37.76%、39.99%,佔比較高。對此東田微解釋稱,歐菲光多年來為國內智能手機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市場第一,對濾光片的採購需求量較大,而東田微產能規模有限,所以奉行大客户戰略,集中資源優先服務市場領先的客户,以提升客户黏性和提高自身業務規模。
其實,歐菲光自從2020年中被蘋果剔出供應鏈之後,其股價表現就一直不佳,從創下歷史最高點的2020年7月15日起算,截至9月28日收盤,歐菲光的累計跌幅已經超過76%(經過前復權處理,下同)。
(來源:同花順iFind)
其二:因銷量不佳 代工廠富士康開始拆除iPhone 14生產線
根據時代財經的消息,富士康深圳和鄭州廠區今年8月才進入iPhone 14系列量產期,僅過了兩三週,部分生產線就面臨拆除。根據不完全統計,鄭州富士康已拆或者將拆生產線的車間至少在5個以上,且提到車間產品時,工人們大都提到代碼“27”。有工人對時代財經指出,“27”在鄭州富士康代指iPhone 14。
富士康之所以拆除iPhone 14的生產線,相信與該機型銷量不佳有關。根據蘋果官網顯示,目前iPhone 14各種顏色,各種存儲容量均有現貨銷售,不僅可在零售店取貨,也可選擇隨時送貨上門,但iPhone 14 Plus如想送貨上門,預計送達時間已經排到了一週多之後的10月7日,至於14 Pro系列的兩款機型,預計送達時間更是長達4~5周,最長的Pro Max甚至達到6周。
而在中關村在線看來,iPhone 14的銷量之所以低,可以認為是缺乏創新和漲價的共同作用。此次iPhone 14標準版相比13代的升級可以説忽略不計,外觀上毫無變化,連芯片都直接沿用了上代的A15。至於價格上,除了128GB版保持5999元起不變,256GB漲價100元至6899元,512GB漲價300元至8699元。
總而言之,在iPhone 14 銷量下跌的情況下,倘若蘋果因此縮減向國內產業鏈公司的採購訂單,對於國內的產業鏈無疑是利空,“果鏈概念股”的下跌相信與這方面有很大關聯,最壞情況下如果蘋果和供應商解約,有關公司變成“歐菲光第二”也不是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