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6月7日評論,原題:“去美元化”既關乎政治,也關乎經濟可行性在關於“去美元化”的激烈辯論中,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去美元化”正在發生且加速,這是可怕且值得擔心的。而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幾十年來,美元主導國際間貿易的情況一直在下降,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意味着“天塌下來了”。
本週,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美國大幅加息和大量制裁導致金磚國家開始挑戰美元霸權。上個月,高盛公司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今年4月,英國對沖基金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寫道,美元正在迅速失去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能夠接受的程度。
當地時間2023年5月29日,巴西總統盧拉在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再次提及“去美元化”的話題。(IC Photo)
與擔憂美元失去霸權相比,另一派則認為“去美元化”並不意味着美元會走向滅亡。“即使它結束,擁有一種以上的交易貨幣來主導貿易和儲備也並不是世界末日”。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巴里·艾肯格林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提到:雖然有跡象表明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美元尚未失去全球主導地位。且就算真的發生,“也沒什麼大不了”。巴里也在報告指出,對美國而言,如果美元真的失去了其全球主導地位,後果會不堪設想——這意味着華盛頓會失去一個重要的政策武器,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也將受到重創。此外,美國已慣用美元作為制裁工具,因為與其派兵上戰場,利用美元進行制裁不僅不會有人流血犧牲,而且能夠輕而易舉地搞垮一國政府甚至整個經濟。
當然,制裁是一把“雙刃劍”。美元越是被武器化,人們越是想要拋棄美元、拋售美元資產。這就觸及到關於美元的主導地位、乃至美國霸權地位的合法性這一核心問題。顯然,目前這兩者都已經受到了挑戰。(作者是亞歷克斯·羅,黎非凡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