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股價反彈近50%,年虧超11億的微創機器人-B(02252)也有春天?

6月29日晚,微創機器人-B(02252)發佈了一則公告,其自主研發的蜻蜓眼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審核,獲得歐盟CE認證。而就在當天,國家衞健委發佈了“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正是這兩個信息引爆了微創機器人次日的股價。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6月30日,微創機器人股價高開高走,早盤股價漲幅最高達到17.66%。

半月股價反彈近50%,年虧超11億的微創機器人-B(02252)也有春天?

從整體股價走勢來看,近半個月微創機器人股價反彈明顯。雖然年初至今,微創機器人股價區間最大跌幅達到54.64%,但在6月15日盤中觸底17.06港元后,公司股價迅速反彈,半個月內股價最高反彈幅度達到44.49%。

實際上,從今年3月份國內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證政策調整開始,國產手術機器人的邊際利好便已開始不斷積累。作為國產手術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微創機器人雖然面對的市場環境波動不斷,但隨着行業發展整體趨勢向好,公司後續反彈增長值得投資者關注。

虧損超11億元何以未來可期?

提及手術機器人有一家繞不開的巨頭——美國直觀醫療。作為全球腹腔手術機器人的鼻祖,直觀醫療在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

就市佔率而言,2022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為85億美元,其中直觀醫療公司收入62.22億美元,按照收入計算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73%;就專利數而言,直觀醫療在全球共擁有7015項專利,這些專利屬於1484個不同的專利系列。根據直觀醫療最新財報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有4300多項有效專利,同時還有2100多項專利正在申請中。

正是因此,直觀醫療旗下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即使2020年之後專利陸續到期,但其專業壁壘及先發優勢依然存在。這也是阻礙國產手術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原因。

加之近年主要受配置證延遲發放及疫情影響,包括微創機器人在內的多數國產手術機器人廠商業績均不及預期。

以微創機器人為例,其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期內實現收入2160.3萬元,同比增長904.79%;毛利656.2億元,同比增長614.04%。但與此同時,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年內虧損11.40億元,同比擴大95.53%。期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由約19.4億元減少至約7.5億元。雖然收入大幅增長,但其年內虧損超11億元的表現依然遜於市場預期。

從具體業務來看,2022年是微創機器人的產品商業化初年。去年1月,公司用於泌尿外科手術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圖邁一代獲批;4月,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獲得NMPA認證,並於同年7月於FDA獲12月CE於獲批。

從2022年的費用端表現來看,公司主要以商業化推廣為主。數據顯示,公司當期銷售費用1.84億元,同比增長132%;管理費用1.71億元,同比增長59%。公司銷售和管理費用大幅增長,主要為銷售團隊拓展帶來的員工成本增加、以及醫生培訓和臨牀教育的材料消耗增長。

但費用端的增長表現在業務上則是微創機器人初步驗證了自己的商業化能力。根據財報,2022年下半年,圖邁實現首台商業化銷售,成為首個實現商業化裝機的國產腹腔手術機器人。同時,圖邁、鴻鵠也於國內實現了多台中標,並於美國多家醫院/診所實現裝機。

另一方面,財報顯示,2022年,微創機器人的存貨貨值由1.10億元提升至到2.50億元,合約負債由0提升至約850萬元。而這對應的是公司在年報中指出的存貨大部分為適合銷售的移動商品,存貨提升主要由於商業化規模生產;另外,合約負債的增長則體現了其銷售儲備,形成的一定的銷售規模。

從年報反映的內在因素來看,微創機器人的商業化能力正逐步形成。但對於公司來説,就目前階段,國產替代的政策利好和國內市場持續擴容的外因對其後續發展的正面影響更大。

手術機器人國產替代加速價值幾何?

正如上文提到的,從今年3月份國內大型醫療設備配置證政策調整開始,國產手術機器人的邊際利好便已開始不斷積累。在當前國外產品市佔率過高的背景下,政策的利好對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有着較大的助推作用。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今年3月21日,新版《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正式公佈。與2018年版目錄相比,管理品目由10個調整為6個,且將甲、乙類兜底價格分別調升至5000萬和3000-5000萬元。這也就意味着,3000萬元以下的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磁共振等醫療設備都不再需要配置許可證。

另外,腔鏡手術機器人雖仍按乙類設備管理,但政策整體呈限制放寬態勢,後續配置證數量增幅值得期待。而6月29日,國家衞健委正式發佈了“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這也是引爆微創機器人股價的原因之一。

這項規劃明確了國內“十四五”期間大型醫用設備規劃配置數量和准入標準。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全國規劃配置大型醫用設備3645台,其中:甲類設備合計117台,其中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系統共41台、高端放射治療類設備共76台;乙類設備合計3528台,其PET/MR共141台、PET/CT共860台、腹腔內窺鏡手術系統共559台、常規放射治療類設備共1968台(伽馬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共95台)。與“十三五”相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數量顯著提升。

近三年來,由於疫情的因素擠壓了此前的市場需求,因此市場普遍預計手術機器人的配置規劃或在今年得以集中釋放。

除了政策利好外,國內市場的持續擴容已是微創機器人等國產手術機器人廠商發展的重大利好。

從市場層面來看,儘管中國手術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但憑籍中國患者人數眾多、以及對手術機器人的需求旺盛,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將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快速增長空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將於2025年達到174.7億元,2021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2.9%;而至203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將達到709.5億元,2025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2.3%。

不過市場的擴容並不意味着微創機器人可以高枕無憂。今年6月14日,合資生產的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獲批“國械注準”,意味着本土化生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獲批上市。從總量來看,此前中國市場達芬奇裝機量已超330台,側面反映出直觀醫療在國內較高的商業化程度。如今,本土達芬奇上市,顯然會對尚處於商業化初期的國產品牌帶來新的一輪衝擊。而微創機器人能否抵住衝擊,快速實現商業化上的鋪開銷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後續股價的走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7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股價反彈近50%,年虧超11億的微創機器人-B(02252)也有春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