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經濟,都挺好】
近期,網上出現所謂“大南方時代”“南方全面碾壓北方”“南強北弱”等聲音,稱“北方是經濟黑洞”“南北差距已經到了最嚴峻時刻”。對於南北經濟差距問題,首席經濟學家們怎麼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了多家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
區域差異是正常現象
“區域發展是有地理格局的,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説,市場資源的聚集會有自己的判斷,而且聚集效應一旦形成會自我強化,所以各個區域的發展是不太平衡的。這種不平衡體現在,有的區域發展為城市羣,有的區域留作生態區、農業區,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在規劃跟市場的指引下,最終會趨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出現差異化態勢,這是常見現象。美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發展也呈現了這樣的態勢。不應誇大這種現象的危險性,抹殺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正確的態度是理性看待差異化的發展,加大北方地區市場化改革的力度,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培育北方地區經濟優勢,改善全國地區經濟結構。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指出,我國南北區域經濟差異具有較強的歷史背景因素,往往與政策、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等密切相關。由於歷史沿革和資源稟賦差異,北方城市以傳統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為主,隨着資源枯竭和產業升級,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早期南方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但依託經濟特區政策和出口導向型經濟逐步崛起。
南北經濟差異被誇大
受訪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南北經濟差異確實存在,但“南方全面碾壓北方”“北方是經濟黑洞”“南北差距已經到了最嚴峻時刻”等説法是把差異誇大了。
連平分析稱,近些年,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羣迅速崛起,成為南方經濟發展的兩大重要引擎。但與此同時,應關注到南方地區還包括像貴州、雲南等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南方地區內部城市間的發展差異也是比較大的。實際上,近年來北方各個區域的經濟也都在發展,可能沒有南方的長三角城市羣和珠三角城市羣的表現那麼亮眼,但也有它自己的發展特色和經濟增長優勢,例如北方地區多平原,工業和農業發達,隨着“新東北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過去粗放的傳統工業產業也在逐漸轉型升級。
連平強調,不能抹殺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從產業特色上看,北方地區還是擁有明顯的優勢產業的,如重工業、國防科技產業、糧食產業等。北方地區在經濟發展與變遷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經濟地位不容忽視。因此,當下不應過分強調南北地區某些城市間的發展差距,而應着重於探討區域優勢與產業結構的關係,以及如何實現一個國家最優的資源配置,不斷壯大優勢產業,優化經濟結構。
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展望“十四五”,受訪首席經濟學家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應立足區域特色、市場化改革和營商環境優化,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新發展格局中補齊短板、發揮比較優勢。
邵宇認為,對於每個區域來説,要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瞄準自己的定位做出特色來,以吸引相應的人才、產業、金融等要素,從而聚集形成一個特定的中心。各個區域相應地要有差異化的發展,這也是未來發展格局的一種趨勢。
唐建偉同樣認為要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打造區域發展特色。他表示,要尊重經濟和產業發展規律,強化產業優勢互補,有序破解產能過剩難題,突出裝備、汽車、機械等傳統制造業實力。要統籌規劃北方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根據實際適時建立更多北方城市自貿區、經開區,以重點城市、省會城市等為據點,以自貿區、經開區為依託,更多發揮產業集羣效應。此外,他認為還要堅持市場化方向,重塑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