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數據顯示,信用違約對股市影響不大,經濟復甦期信用利差難大幅走闊。
荀玉根/文
近期信用違約事件頻發,股市也受到擾動,部分投資者擔憂信用債市場的波折會拖累股市。信用違約事件不會影響牛市的格局,目前市場仍處在牛市三級火箭中的第二級。此外,有許多投資者覺得未來A股會迎來長牛,這可能意味着短期漲幅有限,因此大家對短期行情的熱情或信心不高。我們認同長牛的趨勢,但同時我們認為長牛是由多輪小牛熊構成的,市場在整個向上的過程中並不是穩步慢慢上漲,更可能是鋸齒形上移。
其實從2014年超日債首次違約後,信用債市場一直處在破除剛兑的過程中:2015-2016年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大面積虧損,自身稟賦弱、債務壓力大的主體如川煤集團、東特鋼等出現了違約,2016年上半年經濟增速下行末期,部分企業盈利惡化,導致超日債、華鑫鋼鐵、中誠信託在內的多家主體也先後出現違約;2017-2018年金融去槓桿的大幕拉開,前期過渡加槓桿擴規模主體開始暴露風險,信用債市場迎來了大規模的民企違約潮。2019年至今,方正集團、包商銀行等違約時間對債市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雖然每次違約潮的發生都衝擊着投資者的情緒,但是回顧歷史來看,近年違約潮所處月份股市的波動並不大:過去5年單月AA級三年期中票相對國開債信用利差單月走闊20個bp的月份一共有11次,上證綜指當月平均跌1%,中位數為跌2%。
未來信用債違約會大面積擴散嗎?概率較低。短期看,超預期的信用違約時間發生後,恐慌情緒會使得機構對持倉加以排查,收緊入庫標準,低資質券可能遭到拋售,信用利差進一步走闊,而且當前信用利差本身就處在歷史低位,有均值修復的可能。信用債的連鎖反應不會很大,核心是因為經濟已經進入了上行週期。預計A股淨利同比增速將持續回升至2021年二-三季度,ROE持續回升至2021年年底。預計2020年全部A股預測淨利同比為5%, 2021年為15%上下,在2021年企業盈利大幅修復的情況下,信用利差難以大幅走闊。
2020年市場進入了基本面和資金面雙輪驅動的牛市爆發期,各大指數的漲跌幅差異與基本面差異基本一一對應:創業板指、滬深300與上證綜指成份股2020年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累計同比增幅依次為27%、-8%、-11%,指數的漲幅也是依次遞減,年初至今分別漲50%、17%和8%。展望2021年,隨着宏觀經濟復甦至正常水平,宏觀政策也將逐步調整,牛市也將從今年的爆發期轉變為明年由基本面和情緒驅動的泡沫期,短期的信用違約並不會破壞中期牛市的邏輯。
大家都很羨慕有長期牛市的美股,投資者買入股票之後保持持有就可以獲得穩穩的幸福,不用像A股來回擇時保住收益。但是把美股拆成1980年以前和1980年以後兩段,可以發現美股是1980年代之後才出現的長牛,而從1980年往前推20年,美股則是小牛熊輪迴,一輪牛熊週期大概持續4年左右,熊市和牛市的時間各佔一半,和A股的情況很像。大量養老金在1980年代穩步入場推動着股市進入長牛。機構投資者在股市中的佔比也從1980年初的40%逐漸提高至2000年前後的60%,整體股市的投資氛圍更為理性成熟,股市的波動也有所收斂。
在產業結構升級和金融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A股長牛是未來的趨勢,目前出現像美國那樣慢慢的長牛可能性不大。A股目前的水平大概相當於美股1970-1980的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等到更多的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之後,A股的波動才會慢慢收斂至美股的水平,到時候才會迎來穩穩的長牛。站在當前的時點,還需辯證看待長牛慢牛與小牛熊的關係。
展望未來一年到一年半,即這輪牛市的終點,更多有關科技行業的政策紅利和技術紅利將釋放,科技仍是主線。中短期應關注順週期,行情有望從早週期向後週期板塊蔓延,即大金融,首推券商。
(作者為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