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居民在中國東部上海排隊等待接受COVID-19檢測。一名市政府官員週二表示,中國上海已經切斷了COVID-19在其所有16個地區的社區傳播。(新華社/劉瑩)
作者:呂輝
面對高傳染性Omicron變體,當大多數其他國家放鬆限制並轉向與病毒共存時,中國堅持動態的零COVID政策。
一些海外媒體質疑動態零COVID方法的可持續性,理由是高昂的社會和經濟成本。
然而,中國決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遏制病毒。這一戰略源於對弱勢羣體的深切關懷,對人民力量和韌性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
動態零COVID方法最適合這一目標。
保障人民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把人民和生命放在首位。中國充滿活力的零疫情政策並非旨在實現零感染,而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以最低的社會成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有效保護中國人民的健康、正常生活和生產。
放寬疫情防控並不適合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裏有2.67億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和2.6億有基礎性衞生條件的人,目前老年人和兒童的疫苗接種率還不夠高。
此外,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以及醫療資源不足,如果過早放鬆嚴格的病毒控制措施,中國將面臨廣泛的感染,並出現大量嚴重病例和死亡。
“如果我們對動態的零COVID政策不堅定,中國可能會錯過阻止病例捲土重來的最佳時機,這可能導致更高的成本和難以承受的後果,”中國領先的流行病學家梁萬年最近説。
《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總結説,如果中國放棄當前充滿活力的零COVID政策,中國可能面臨超過150萬例COVID-19死亡。
根據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上海和其他地區持續存在動態零COVID-19社區傳播將克服全國人羣免疫屏障的薄弱環節。
“當你放眼世界時,我們可以説中國的方法在考慮公共衞生時更合適,”伊斯坦布爾雷亞普醫院的專家Bulent Ertugrul告訴新華社,並指出動態零COVID方法在中國取得了重大成功。
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經受住了自2020年初武漢抗疫鬥爭以來對COVID-19控制和預防的最嚴峻挑戰,中國許多地區爆發了國內病例的零星捲土重來。
由於大規模檢測,檢疫,臨時封鎖和封閉管理的零COVID政策,當前的流行病浪潮已穩步顯示出改善的跡象。
中國金融中心上海已經切斷了COVID-19在其所有16個地區的社區傳播,並看到更多的工廠恢復正常運營,企業重新開放。
確保經濟發展
嚴格的防疫措施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短期的經濟痛苦,但聲稱防疫措施將扼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是短視的。
動態零COVID並不與經濟發展背道而馳,而是一種確保長期經濟增長的抗疫政策。
疫情爆發兩年多來,中國為在疫情應對和經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做出了艱苦努力。
通過堅持動態零COVID政策,中國是首批控制疫情並在2020年恢復正增長的國家之一,2021年增長率為8.1%。
由於對病毒的精確反應和一系列促進增長的政策,中國經濟今年開始穩步開端,前三個月的GDP同比增長4.8%。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保持不變。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趨勢保持不變,“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傅令輝説。
儘管一些指標在4月份出現收縮,但隨着上海和其他一些地區加速恢復工作和生產,預計中國經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有所改善。
“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和生產,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被壓抑的消費將逐漸釋放,”傅説。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中國仍然是外國投資者在困難時期尋求可預測市場機會的熱點。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中國大陸的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量同比增長25.6%,達到3798.7億元。
正如彭博社所分析的那樣,在過去兩年中,中國的抗疫政策“防止了國內大量死亡,並確保從iPhone和特斯拉到化肥和汽車零部件的所有產品繼續流向世界其他地區。
“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短暫的,在疫情控制與經濟發展的有效協調下,經濟將很快重回正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晨新説。
不懈的控制努力
全球COVID-19大流行形勢仍然嚴峻且充滿不確定性,因為該病毒一直在不斷變異,並且有可能出現更危險的變體。
今年年初,許多國家和地區放寬了對COVID-19的限制,結果卻看到病例數和死亡人數飆升。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儀表板,到目前為止,全球COVID-19死亡人數已達到626萬。
在美國,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00萬,是世界上最高的。它也是世界上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為8200萬。
這些駭人聽聞的數字提醒人們,抗擊疫情的艱鉅性以及放鬆控制措施的後果。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成功地將COVID-19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在世界上最低水平,這清楚地證明了中國零COVID政策的有效性。
大流行遠未結束,充滿活力的零COVID方法有助於確保人們的健康並支撐穩定的經濟發展。到目前為止,它已被證明是最好的選擇,中國為什麼要放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