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安證券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相關事項,註冊資本6億元。至此,目前擬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券商已達12家。
得益於政策支持,成立資管子公司並申請獲得公募牌照,正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重要佈局方向。專家表示,在資管新規正式實施背景下,這有利於券商利用自身投研優勢謀求差異化發展,進一步拓展盈利空間、提升市場競爭力,助推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抓緊設立資管子公司
近年來,券商成立資管子公司的熱情明顯升温。除華安證券外,今年4月末,國聯證券和國信證券相繼發佈公告稱,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此外,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申萬宏源等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事項也正在推進中。
對於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動機,大多券商表示是為了推動資產管理業務取得更好發展。例如,華安證券公告稱,為更好把握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機遇,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做大做強資產管理業務,優化公司業務收入結構,加快創新發展和業務轉型,擬成立資管子公司。
“近年來,券商經紀業務紛紛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客户資管需求不斷增加,供需兩端推動下,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步伐加快。”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資管子公司的設立能充分發揮券商資管業務的協同資源,拓寬券商業務範圍,提升市場競爭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非銀行金融行業及金融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執行總經理姚澤宇認為,券商積極成立資管子公司,主要出於兩大原因:一是這有利於券商完善投研體系和文化機制,加快轉型,聚焦主動管理,形成多業務線協同,提高運營效率;二是此舉有利於為下一步獲取公募牌照做準備,尤其在近期“一參一控一牌”政策正式落地後,設立資管子公司有望成為券商提升“含基量”、推進公募化的重要抓手。
此前,囿於政策限制,券商申請公募牌照難度不小。當前公募持牌機構中,僅10餘家有券商背景。今年以來,利好券商公募化轉型的新規陸續落地。4月26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5月20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則,表示在繼續堅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前提下,適度放寬公募持牌數量限制,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
政策東風下,成立資管子公司並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越來越多。國聯證券、國信證券等均表示,擬設立的資管子公司將從事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以及監管機構核准的其他業務等。
“券商資管子公司獲取公募牌照後,可以通過公募產品豐富產品線,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亦可更好地承接大集合轉公募產品,同時還可通過公募基金業務參與更為激烈、市場化的競爭環境。這能倒逼券商提升主動投研、風控、銷售等綜合能力,更好地分享居民資產入市下公募基金市場的快速發展紅利。”姚澤宇表示。
競爭公募化賽道
受益於公募牌照監管鬆綁,擁有一張基金牌照,正成為不少券商努力的方向。同時,公募基金行業的火熱發展,也為券商公募化轉型打開了市場空間。
根據中基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底,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達25.52萬億元,總份額23.61萬億份。與3月相比,基金數量、份額整體均有所增加。
業內認為,公募基金業務將成為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新的增長點,具備優質投研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券商將迎來發展機遇。“隨着我國居民收入持續抬升、資本市場改革成效日益顯現,居民資產配置拐點正加速到來,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專業化資管機構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姚澤宇表示,近年來,公募基金業績保持高增長,已成為券商業績分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參控股優質公募基金的高“含基量”券商受到市場青睞。
不過,券商公募化轉型絕非易事。相較於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信託公司等資管機構,券商有着投資者範圍小、銷售渠道不足、大集合資管面臨公募化改造壓力等劣勢,在內部管理、合規風控、信息披露等制度體系建設方面還需加強。
“券商公募化轉型的主要挑戰在於資管產品流動性要求和專業投研人員的培養。”陳靂認為,券商應加快權益類產品創新發展,尋求新的業務規模增長。同時,資管新規正式實施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正逐步由通道業務轉向主動權益類投資,公司的運營能力、信息披露能力以及系統維護等也應及時跟上。
不少券商對於如何形成差異化發展、在行業轉換中尋求突圍還存在疑惑。姚澤宇認為,有三個“必答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投研風控體系,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包括建立市場化激勵機制,培養並引入優質投研人才,延長業績考核週期、引導長期價值投資;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提升研究、量化等方面能力,拓展業務廣度和寬度;建立高標準的全面合規風控體系,在推進公募化轉型過程中,應嚴守合規底線,從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人員管理等各方面加強風險管理。
其次,豐富產品矩陣、打造特色化拳頭產品。比如,積極開發標準化公募產品,豐富原有私募資管產品矩陣;基於自身業務和客户稟賦,豐富主動權益、量化、公募REITs、固收+等特色資管產品線,在滿足客户需求的同時,打造出拳頭產品,提升客户資產留存。
“還應持續提升財富管理的客户端業務能力,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投顧團隊建設,持續強化前端獲客和多維度客户陪伴,優化渠道服務能力。同時,充分發揮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的業務協同效應,將優質產品匹配到合適客户,從資管產品供給端和客户端兩方面共同推動公募化轉型。”姚澤宇説。
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今年是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元年,歷經3年過渡期,券商通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等方式積極推動業務轉型,實現業務模式破舊立新,產品創新速度加快,主動管理能力提升,券商資管逐漸迴歸本源。
當前,資管業務已成為券商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2021年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10.88萬億元,同比增加3.53%,尤其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管規模大幅增長112.52%達到3.28萬億元。全年實現資管業務淨收入317.86億元,同比增長6.10%。
也要看到,行業轉型仍有短板,中小型券商資管業務轉型之路並不順暢。一季度,有10多家上市券商資管業務淨收入同比降幅超10%,券商資管“馬太效應”持續顯現。
此外,今年以來,多家券商因資管業務被監管部門出具罰單,問題主要集中在內部控制體系存在不足、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執業質量不高等。
“隨着資管新規的實施,券商資管行業格局面臨重塑,主動管理成重中之重。”姚澤宇表示,在清除嵌套和通道、規範資金池等嚴監管政策下,原本基於監管套利、通道業務和剛性兑付的野蠻生長模式難以為繼,券商資管牌照紅利或將消失,迎來品牌渠道、投研能力、產品設計、投資諮詢等方面的全面競爭,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立身之本。
華鑫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丁曉峯認為,由於券商同質化競爭態勢較明顯,特別是在資管新規嚴格規範去非標、去通道,嚴格採用主動管理、淨值化管理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生存和發展的挑戰加大,需要從比較競爭優勢中實現突圍,打破同質化競爭的內卷效應,實行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從而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和再突破。
總的來看,券商資管業務轉型任重道遠。“未來還需加強人才培養和優質項目儲備,加快大集合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充分利用券商客户基數比較大的優勢,篩選一部分有資金能力的客户,進行公募型業務引流。同時做好風控管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優化合規風控系統建設,提升精細化風險管理水平,確保風險管理對業務的全覆蓋。”陳靂表示。 (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