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希言
當下,投資圈正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李竹,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8年投資500企業,基金管理規模40億元。在近期的英諾創新者大會上,鉛筆道有幸訪談了這位獨角獸捕手。以下為部分精華觀點:
1、什麼團隊與方向最性感?
科學家團隊,能源革命、數字革命。
2、投資界的認知共識有多快?
以前是2年、1年,現在是半年。認知優勢在減弱。
3、當下投資圈競爭有多激烈?
嚴重內卷。頭部項目爭搶非常厲害。
4、怎樣快速投資1個項目?
不投1個項目有1000個理由,投1個項目只需要2-3個理由,關鍵是找到後者。
... ...
如果你正在融資、未來有融資計劃或者想了解創投圈最新變化。往下讀,你會有所收穫。
注:文中內容來源於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會上演講以及鉛筆道採訪。
早期投資的“X時代”
到2021年,英諾天使基金已成立8年。8週年之際,英諾策劃了一支《你的8歲和我的8歲》短片,短片中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與8歲男孩大西進行了一場對話。
通過這個短片,李竹和英諾想要表達的是時間。8年並不長,對一個基金來説,8年還沒有結束,關鍵早期投資這件事是不是值得用一輩子去做?
去年的疫情並沒阻礙英諾投資的步伐。2020年,英諾依然保持了原來的投資速度,投出數億元,下注約60家企業。李竹強調,現在下注可能對未來非常重要。
疫情對投資行業是一次洗禮,對創業者來説,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充滿無限可能。“無限可能”也是這次的英諾創新者大會的主題,李竹為此分享了兩個小故事。
一個是在前一年英諾創新者大會上的項目——天兵火箭。創始人康永來的夢想是拓展地球人疆界,過去一年,天兵火箭拿到四輪融資,完成30噸發動機的試車並交付用户,目前首飛火箭全面投產。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還有一個是去年年底,李竹去海南文昌觀摩海絲一號SAR遙感衞星的發射,這是天儀研究院的第20顆小衞星,很少人能想到民營航天會發展這麼快。
“我們過去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難以想象的事情,現在都變成了現實。所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李竹如此解釋“無限可能”背後的深意。
李竹認為,早期投資將進入新時代——“X時代”。從投的人和投資方向來看,X=科學家+能源革命+數字革命。這是下一個十年的重要課題,它不僅會創造財富,還會改變世界500強的排行榜,更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環境。
在李竹看來,“X時代”有一個特徵就是萬物數字化和能源清潔化,這個時代所有計算能力會大大加強。也因此,他提出英諾看好的幾個領域:新能源、半導體材料和設備、生命科技、雲計算和服務。
乍一看,這些領域都屬於相對偏“慢”的行業,在這個募投管退加速的時代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李竹並不這麼認為。他表示,現在的天使投資在尋找這些項目的時候,要認知與投資得更早,在大家沒有形成共識的時候投進去是非常重要的。
“投資界的認知共識存在形成時間,從過去的兩年、一年到現在可能只需半年,在這種情況下,英諾只要先人半步投資這些企業,這些企業就會取得飛速的發展。”他認為,投資人應該先認知到這些優秀的創新並且去支持它,這也是屬於投資人的認知紅利,比如英諾投資過一家新能源企業,剛投完估值就翻了5倍。
當然,如半導體等行業需要長週期來發展,這個時候英諾會考慮項目的門檻有多高、創新性如何?團隊是否有足夠好的修為和功底?項目的成長性與持續性如何?英諾會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判斷。“即使它時間長,但是如果它的門檻足夠高,我們也會投資它。”
從人的角度看,他認為早期投資的“X時代”已經進入了科學家時代,科技成果轉化是英諾投資的重中之重,更多關注科學家,關注科技成果的轉化。
李竹將科學家比喻成“稀有資產”。他表示科學家要成為企業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碰到有企業家潛質的科學家會立即投資。
從經濟週期來看,下一個創業的春天還有多久?李竹認為現在就是。
但是與“雙創”時代相比,現在創業的門檻跟原來不一樣了,如今的創投圈更加冷靜與理智。投資人對項目的選擇和判斷更專業且要求更高,但是並不缺錢。
因此李竹會認為現在是一個精英創業的年代,是科學家創業的時代。“我們感覺遍地是黃金,因為很多有能力的人開始出來創業,中國真正開始進入新的科技創新的時代。”
始終專注早期投資
實際上,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李竹便表達過疫情會是創投圈的“分水嶺”,短期來看,疫情讓投資行業按下了慢速鍵。在後疫情時代的今天,他注意到創投行業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項目越來越貴在創投圈內已不是秘密。“很多科技企業在前兩輪的估值就非常高了,2個億,甚至6個億的都有。”
做早期投資的機構在減少。他表示從2014年、2015年“雙創”到現在,做得好的早期機構基本都把基金規模做大轉型VC了,做得不好的選擇不做或者轉頭做個人天使,真正還在堅守早期的機構越來越少。“這也是各地開始支持天使投資的一個原因,它是生態的重要部分。”
另外,如紅杉資本、高瓴資本這樣的頭部VC機構也開始往早期走。這給早期的投資機構形成很大的壓力,要求真正有認知、有項目來源的早期機構要投的比他們更早、更好。
在李竹看來,這些趨勢決定了未來幾年的投資行業會是逐漸頭部化、CVC化的過程。
競爭,是過去兩年一直在議論的話題。馬太效應下,頭部機構募了很多錢之後頻頻出手,特別是對頭部項目,爭搶得非常厲害。
在英諾創新者大會中,機構“內卷”現象也被提及,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談到,投資機構如果要能做得好,要有專業的獨立判斷。能不能在行業達成共識之前做出獨立判斷,是做早期投資非常重要的技能。著名天使投資人、源政投資董事長楊向陽則表示,凡事看原理,行業看本質。任何一個投資人、投資機構,肯定要有自己擅長的一些事情,才能避免內卷。現在這個世界機會太多了,做你擅長的、你明白的、你熟悉的。
李竹也對鉛筆道表達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競爭或者“內卷”都是自然選擇的過程,也不會有太多機構能夠全鏈條地投資,只有幾家管理規模數千億的大機構才可能全面覆蓋。“並且按照這種投資頻率,一年投資幾百家企業,對機構的管理能力要求很高。”
他表示,國內早期機構管理項目的數量相對較多,中後期機構管理數量雖然較少,但是每個項目投的資金量都相對更大,在這種“內卷”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失衡的情況。“對我們而言,只要專注在早期,把早期做好,就一定會有自己的行業地位。”
未來十年是早期投資的“鑽石十年”,也是機構快速進化的十年。早期投資進入新軌道,新的創新不斷湧現。有科學家團隊,也有更多更優秀的團隊在創業,優秀的團隊需要更多的資金。
李竹表示英諾會堅守在A輪之前,關鍵是要找到最好的創業者,然後再跟投、下注。英諾和許多投資機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一起為創業者賦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英諾要專注早期科技投資,只有支持未來的創業者,才能穿越週期,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他強調,天使投資人實際上是創業者和資本之間的橋樑,英諾類似於一個Co-Founder ,幫助創業者成長,跟創業者坐在一個板凳上。“過去的時間裏,英諾投資了將近500家企業,這500家裏面成長出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與企業,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在李竹看來,在過去8年的投資裏,英諾體會最深的就是“不確定性”。但是要接受不確定性,才能找到確定性,才有無限可能,不確定性是獲得知識的前提,往往也是結果,這也是早期投資的魅力所在。
怎樣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李竹認為,是相信創業者、認知的多維度、全方位的賦能,還有8年幾萬小時的積累,才能找到投資的底層邏輯。
英諾的底層邏輯是尋找那些能夠改變未來的創新。這是英諾一直堅持的方面,在此邏輯下尋找行業、風口之類的變化,然後再去找到一些好的項目進行投資。
他認為做投資,實際上不投一個項目可能有一千個理由,但是投資一個項目只需要兩三個理由,關鍵是找到這兩三個理由。
這兩三個理由目前還沒有形成數學模型,實際還是要依靠英諾過往的經驗。李竹介紹,成功的因素有千千萬萬種,但是不成功的因素,英諾知道其中幾種,所以就去避免這些可能發生的情況。在此條件下,信任創業者,對其全面賦能,成功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早期投資是長跑,比的是穩定和耐力,用長線思維看待早期投資和天使投資,才會變得更充盈。“英諾像8歲孩子一樣對未來充滿樂觀和期待,當我們找準自己的定位一路前行,未來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可能,當然這無限的可能屬於所有人。”
李竹對鉛筆道表示,過去一年時間內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在內部把投資消費和科技的團隊切分,做了更加專業化的部署。因此可以加快投資決策效率,投到很多好的項目。
這也是英諾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之一。投資領域在不斷變化發展,英諾團隊怎麼調整才能適應新的打法?李竹對鉛筆道表示這是英諾現在在思考的問題。
其實剛開始投資科技領域的時候,英諾遇到過團隊能力與認知不夠的情況,所以後來就迅速調整了招人的策略,比如會邀請更多的碩士、博士、海歸等高素質的、對細分領域有足夠認知的人才加入,一起尋找好的創新;比如在隊伍建立上要求全員做行業研究;比如要求團隊成員去拜訪投資過的企業創始人,瞭解產業鏈上下游。
“通過重新建立團隊,重新去梳理行業創新,我們找到了答案,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李竹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