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林毅夫: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格局2019年已經實現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會在變局中繼續保持穩定,也會繼續保持發展。”10月21日晚間,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合作與變革分論壇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林毅夫就當前中國經濟的新發展格局做出分析。

“過去,中國政府的提法是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經濟,現在轉變成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也引起大家的猜測,是不是中國政府改變了經濟發展的模式?”林毅夫在論壇上説。

據林毅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短期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各國經濟和國際貿易造成巨大沖擊,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國際貿易將下滑13%至30%之多。中國作為世界貿易最大的國家,出口將受到很大影響,更多需要國內市場來消化。此外,在美國的打壓之下,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也將更多依靠國內市場。”林毅夫表示。

但據林毅夫分析,應對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只是短期原因,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模式,背後體現的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原理。

數據顯示,中國出口貿易佔GDP的比重最高的年份出現在2006年,高達35.4%,而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17.4%。林毅夫分析稱,出口貿易佔DGP的比重出現下降,一是因為中國經濟體量迅速擴大,二是因為服務業佔比大幅提升。

“製造業形成規模經濟,就可以更多地在國內市場進行消化。”據林毅夫介紹,2006年,中國人均GDP僅為2099美元,中國經濟總量在全世界佔比僅為5.3%,而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41.8%;2019年,82.6%的國內生產在國內消化,人均GDP上升至10099美元,中國經濟總量在全世界佔比提升到19.4%,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3.6%。

“實際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格局在2019年已經實現了。”在林毅夫看來,現在提出中國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只是一個事實的認定,而認定這個事實非常重要。

“出口導向型經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國際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人們的心態。認定中國是一個大經濟體,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則將有利於增強我們的信心,也有利於改變國外對中國的看法。”林毅夫表示,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會在變局中繼續保持穩定,也會繼續保持發展。

據林毅夫分析,未來中國人均GDP還在不斷提升,中國經濟規模佔世界GDP比重還會提高。“中國的貨物出口佔GDP的比重將會向15%甚至10%靠攏,國內循環比重則將進一步提高到85%甚至90%。”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閻彤 實習記者 楊天悦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