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十四五”時期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應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環境,建設和運行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行長楊小平介紹,自2009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經過十餘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的功能穩步增強,作為計價貨幣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為儲備貨幣的功能逐漸顯現,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保持了穩定地位。
“人民幣自2016年加入SDR貨幣籃子以來,已被正式賦予全球公共物品屬性。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升,將增加儲備貨幣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平衡和穩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將順應市場需求,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兑換,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對當前人民幣境外使用面臨的制約,楊小平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在周邊國家接受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周邊國家金融基礎設施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跨境金融基礎設施還需進一步強化。
優化人民幣在周邊國家使用環境
楊小平建議,加強同周邊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合作,搭建我國與周邊國家金融合作框架和發展規劃,優化人民幣在周邊國家使用環境。
“穩慎推進人民幣在周邊國家使用,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進一步提升人民幣計價貨幣功能。繼續促進離岸、在岸人民幣市場良性互動,更好地實現內外聯動、互聯互通功能,為境外人民幣需求提供流動性和金融產品服務。”楊小平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崔瑜表示,我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應尊重東盟國家關於本國貨幣發展訴求。中國已與近40個國家或地區做了貨幣互換,包括諸多東盟國家成員。在與東盟國家經濟來往時,應配套創造使用人民幣或東盟國家貨幣的大環境和基礎設施,加強人民幣和東盟國家貨幣協同發展理念。
具體而言,崔瑜認為,不僅要建設和運行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還要推動一個多方共同參與、利益均沾的綜合性跨境支付渠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