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科創板失敗後,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隆新能”)將目光盯向了創業板,如今排隊逾一年時間,公司IPO再度終止。7月21日晚間,深交所官網顯示,科隆新能創業板IPO處於終止狀態,公司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文件。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兩度IPO告敗之外,科隆新能還有過一段曲線上市未果的經歷。
IPO再度終止
7月21日晚間,深交所表示,由於科隆新能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招股書顯示,科隆新能主要從事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產品下游終端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3C電子產品、軍事裝備、儲能設備和軌道交通等領域。
2019-2021年,科隆新能業績也處於穩步增長態勢,其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4.41億元、15.55億元、26.83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5318.36萬元、5425.66萬元、7281.35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隆新能早已有上市念頭。最初在2014年,上市公司深天地A曾籌劃收購科隆新能100%股權,標的預估值為5.5億元。不過籌劃數月後,於2015年5月宣告終止。
2018年,科隆新能開啓獨立IPO,當年11月與國泰君安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但在2019年停止,也是在2019年7月,科隆新能更換保薦機構,與民生證券簽署了輔導協議,擬登陸科創板。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科隆新能科創板IPO在2019年9月30日獲得受理,不過在2020年5月18日正式撤單。從科創板撤單後,科隆新能於2021年再度申報IPO,創業板IPO招股書在當年6月15日獲得受理,未曾料到,排隊逾一年時間,還是未能避免終止的命運。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企業頻頻謀求上市,可能是有較大的融資需求,不排除公司整頓後,繼續衝擊A股上市。
此次創業板IPO,科隆新能擬募資6.13億元,投向年產1.2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建設項目、年產4000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以及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項目。
創業板定位被反覆追問
IPO終止之前,科隆新能已先後對外披露了兩輪問詢函回覆,其中創業板定位問題被反覆追問。
據科隆新能招股書,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鋰電三元前驅體、鋰電三元正極材料、氫氧化鎳等電池正極材料、鋅銀電池、鎳系電池、鋰電池等二次電池及電池系統。
其中,三元前驅體是科隆新能的核心產品,但相關產品對公司毛利貢獻不高,二次電池及電池系統中的鋅銀電池、鎳系電池系公司毛利的主要來源。
對此,深交所在問詢函中也進行了追問,問及作為公司核心產品且固定資產投入較多的三元前驅體毛利較低、報告期內收入增長性較低的原因,此外,結合上述情況進一步分析公司主營業務的創新性、成長性,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科隆新能三元前驅體產品毛利分別為7368.8萬元、6348.92萬元和1.36億元。
科隆新能表示,2019年、2020年公司三元前驅體產品毛利水平較低且收入增長較低主要系行業利潤來自於加工費且海外疫情影響公司產能釋放所致,隨着公司產能規模的提升及釋放,2021年,三元前驅體產品收入及毛利快速增長。
此外,科隆新能還對公司業務進行了諸多解釋,稱公司所處行業不屬於創業板負面清單,公司業務具備良好的成長性和創新性,屬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符合創業板定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科隆新能證券投資部進行採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