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資管首席投資官“試水”變“落水”:首隻產品8個月鉅虧20%
文|《財經天下》週刊 史思同
編|孫月
今年年初,知名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轉型做投資,市場頗為關注的同時,也更期待其成績。
然而最新的淨值出來,卻讓人大跌眼鏡,這位首席經濟學家管理的首隻產品,成立八個月以來,虧損已近20%,再度引發市場熱議。
8個月浮虧19.24%
公開資料顯示,姜超為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從事宏觀和債券研究十數年,曾任國泰君安研究員,海通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等職,還曾多次斬獲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獎等分析師評選宏觀和債券方向的第一名,被業內譽為賣方大佬。
今年2月18日,姜超宣佈離職海通證券,轉身加盟中泰資管,任聯席首席投資官。賣方大佬轉型到買方,一度成為市場焦點,也更是讓人期待其“實戰”成績。
隨後姜超開始親自操盤,4月12日,其管理的首隻私募基金中泰超新星1號成立,參與門檻為100萬元,成立規模為9400萬元,而其中,僅中泰資管自身就投入了1300萬元。
目前來看,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該產品單位淨值為0.8076元,成立以來8個月左右的時間浮虧達19.24%。然而,同期同類基金回報約為4.94%,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也分別漲1.32%、8.32%,相比之下,業績遠低於同類水平甚至都不及大盤走勢。
從淨值表現來看,中泰超新星1號在4月19日單位淨值達到最高的1.0158元,隨後5月,該產品淨值跌破1元后再度回升。但6月以後便開始一路下行,8月23日淨值已跌至0.8286元,之後呈現微弱的反彈震盪,直至目前跌至0.8076元。
從投資目標來看,中泰超新星1號是通過構建由優質權益類及固定收益類證券組成的現貨投資組合,同時運用股指期貨等對沖工具管理系統性風險,其目標是爭取在中長期跑贏貨幣平均增速,實現資產增值。
"這隻私募產品的規模並不大。”業內人士認為,這只是姜超轉型後的試水之作。
高期待之下的折戟,也難免讓人感慨,“理論和實踐的區別”“冠軍的教練不一定能拿冠軍”,而其中也不乏網友對姜超看好,"相信以姜超的勤奮會有所作為”“坐等看長期”……
中泰資管認可長期投資
事實上,對轉型的困難,姜超不是沒有心理準備。在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姜超曾表示,從研究轉型投資是個巨大轉型,投資不易,想要取得不錯的收益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從研究轉型做資產管理原因,姜超認為,展望未來10年,持有優秀企業的股權,將是享受中國經濟增長成果和對抗貨幣的長期貶值的最佳選擇。
而在姜超8個月鉅虧近20%一事引發熱議後,中泰資管也對此作出了回應:“公司都認可投資是長期的事,也努力為投資經理和基金經理提供與這個認知匹配的環境。”
12月27日,姜超個人公眾號"姜超的投資視界"也發佈了一篇文章,似是回應此事。
這篇近萬字的文章展望了2022年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濃縮至8個字則是“經濟重啓,通脹到頭”,對明年的資本市場表示看好。
他認為,新冠疫情有望在2022年告一段落,近兩年商品價格短期暴漲的現象並不會長期持續,2022年的商品通脹應該會走到盡頭,PPI會大幅回落,總體的通脹壓力應該會比2021年減弱。
姜超還明確提出,展望2022年,預計GDP增速或在5%左右,而廣義貨幣和社融餘額增速仍保持在8-10%左右,貨幣超發的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超發的貨幣有望流入資本市場。
“這也是我自己選擇從研究轉型做投資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做了一個長期的判斷,認為在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主要的機會就在於中國的資本市場。”姜超表示。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