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續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近期,我國金融對外開放領域傳來利好消息。

外資持續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富時羅素宣佈從2021年10月起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這是繼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GBI-EM)之後,第三個納入中國債券的國際債券指數。據估算,當中國債券被完全納入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提供商的上述指數後,可累計吸引約2700億美元的指數追蹤資金流入中國市場。

中國債券不斷受到國際主流債券提供商的認可,反映出了中國資產自身吸引力的提升以及外資對中國市場不斷增長的信心。這種吸引力與信心具備堅實基礎,它們來自中國經濟韌性十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來自我們持續邁出的擴大開放步伐,來自中國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的務實行動。正因有上述核心因素的有力支撐,國際投資者才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更多外資才紛紛選擇中國資產。我們應積極把握這種良好趨勢,繼續推動相關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不斷深化制度性、系統性開放,為廣大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事實上,今年以來,除了中國國債,金融領域中其他人民幣資產以及實體經濟領域,都吸引着外資不斷加碼。

外資持續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例如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快速回升,體現出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穩步向好的良好預期。境外主體增持人民幣股票、債券的規模不斷攀升,外資持續淨流入我國金融市場,彰顯出境外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和積極預期,顯示出人民幣資產國際吸引力持續增強。

再如,早先商務部援引上海美國商會和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兩份報告,顯示大部分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78.6%的受訪企業表示不會轉移在華投資,較去年提升5.1個百分點;而歐盟企業在華投資情況總體穩定,只有11%的受訪企業考慮外遷或改變投資計劃,接近10年來最低水平。

上述例證均表明,外資長期在華投資經營的信心日趨增強,所謂“外資撤離論”“外商撤離論”是站不住腳的。世人看得到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性,看得見中國擴大開放的決心與努力,這些將中國市場塑造成為外資、外商極佳的投資目的地,外資持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其實,“外資撤離論”不定期出現,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是人們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有所疑慮,二是對市場缺乏充分了解。對於複雜的國際形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保持堅定對外開放的政策定力。無論保護主義如何抬頭,我國始終在做的,就是推進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並以完善各類制度為持續開放保駕護航。在立法層面,我國已於今年開始施行《外商投資法》,這優化了外商在華投資的法制環境,為我國高水平開放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在金融領域,針對外資進場的大趨勢,近期監管部門發佈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這將降低外資准入門檻、便利投資運作,更好地服務外資、監管外資,提高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水平。

對於這種以開放吸引外資的機理,《經濟學人》雜誌此前刊文説:不少美國資產管理和金融投資商正持續擴大在華業務,中美金融聯繫正在加強,這得益於中國的開放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通過放寬市場準入等舉措,為外國金融機構營造了更好的投資環境,而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與規模,持續吸引着外國金融機構。

而對於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市場行情”,我們應有充分的理解和判斷。近幾年,的確出現了一些外商離開的案例,但仔細觀之,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工廠轉往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這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業特性決定的,也符合產業轉移的經濟規律,稱不上外資大規模撤離。事實上,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離開中國的同時,亦有不少外商選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等更高端的機構,這反映了我國產業升級的積極趨勢以及技術能力的提升。我們應以更好的服務和更優的投資環境來鞏固這種好的趨勢。

總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錯綜變幻,中國經濟穩步恢復的良好表現有目共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舊穩健,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做好投資服務的努力始終如一。這些,都將使中國市場繼續成為外資外商的“投資樂土”,外資持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大家都在看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王一彤

編輯:餘嘉欣

關注金融時報公眾號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資持續投資中國的趨勢不會改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