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四葉草 共赴進博約 | 參展商變投資商 進博會平台效應持續放大
進博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記者 宋薇萍
總投資128億元的中意直升機項目落户浙江、總投資50億元的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項目基地落户廣東、總投資超20億元的Apollo純電動跑車產業項目落户上海……這些項目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紅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
作為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已成全球共享中國發展機遇的重要平台。不少境外參展商通過該平台,實現了從展商到投資商的轉變。本屆進博會將首次設立“展商變投資商”展示區,參展企業可在此分享自己與中國市場的故事。
參展商變身投資商
歷屆進博會後,都有不少參展商落地深耕,長期分享中國市場發展紅利。
首屆進博會上,參展商意大利萊奧納多集團選擇與上海正陽集團達成戰略協議,在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建立了中意直升機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128億元。
第二屆進博會上,浙江天能集團和法國道達爾旗下帥福得集團達成全面合作協議,擬開發環保高能鋰離子電池項目。據悉,該項目於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奠基,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元。
第三屆進博會上,首次參展的力世紀集團與金橋股份一拍即合。會後,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Apollo純電動跑車產業項目落户上海,預計總投資將超20億元。
第四屆進博會上,新加坡能源集團與市瑞能源技術(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結緣,為其增資超6000萬美元,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
“現代汽車集團對中國市場信心十足。”進博會參展商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部長吳雁冰表示,繼去年在廣東出資85億元投建氫燃料電池生產銷售基地後,今年現代汽車集團又與中方合作伙伴為在華兩家合資企業先後增資98億元。
境外企業持續投資
在進博會參展企業中,一些境外企業“投了又投”,其中有不少世界500強企業。
總部位於丹麥的生物製藥企業諾和諾德公司,在中國持續深化全產業鏈佈局,投資總額將超25億元。
在進博會平台效應下,2020年10月,諾和諾德在臨港新片區投資2億元建立諾和諾德(上海)醫藥貿易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落户臨港新片區的跨國製藥企業。今年9月,該公司又在天津投資5億元,建設高架立體倉庫項目。
與諾和諾德相似,阿斯利康也借力進博會平台,斥資35億元先後在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打造區域總部。如今,阿斯利康已形成“以上海為中國總部,北京、杭州、成都、廣州、無錫、青島為六大區域總部”的全新格局。
進博會成吸引外資“金字招牌”
過去四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2700多億美元。進博會“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拓展至60家,累計進口商品超3230億元。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數據顯示,在進博會帶動下,2019年至2021年,上海合計實際使用外資達618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吸收外資持續增長。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和2021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9415億元、9999.8億元和11493.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5.8%、6.2%、14.9%。
今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力度不減。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8927.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
上海市委黨校開放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鄒磊表示,進博會已成我國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的“金字招牌”,參展商通過進博會平台感知和分享中國市場紅利,進一步看好和加碼中國市場,實現了貿易與投資的聯動。進博會成交額和外商投資額同步增長,平台效應持續體現,反映了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進博會為境外企業提供了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境外企業與中國市場的聯繫更為緊密。不少境外企業不再侷限於做貿易商,而是變身為投資商,深度分享中國市場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