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流向美國加劇歐洲“去工業化”擔憂

  新華社法蘭克福10月4日電(記者何麗麗 王湘江)受能源價格暴漲和供應鏈不暢持續影響,歐洲一些製造業企業近期被迫停產或決定將生產線外遷。由於美國能源價格遠低於歐洲,美國成為歐洲企業生產線外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生產線外遷加劇了歐洲對“去工業化”的擔憂。

製造業流向美國加劇歐洲“去工業化”擔憂

  這是9月8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拍攝的歐元雕塑和一座噴泉雕塑。(新華社記者單瑋怡攝)

美國成歐洲企業重要投資地

  據德國《商報》日前報道,僅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國企業前往投資擴展業務,其中包括漢莎航空、西門子、阿爾迪和費森尤斯,這4家公司最近累計擴大投資近3億美元。美國各州正積極宣傳“美國一直是德國公司重要投資目的地”,以爭取外國企業遷入或擴大投資。

  德國汽車行業也在積極擴大對美國投資。大眾集團今年6月在其位於田納西州的工廠啓動了一個電池實驗室,該公司到2027年將在北美總共投資71億美元。梅賽德斯-奔馳3月在亞拉巴馬州開設了新的電池工廠。寶馬宣佈10月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新一輪電動汽車投資。

  此外,德國製藥巨頭拜耳向波士頓一個新生物技術中心投資1億美元。德國特種化工企業贏創工業集團日前在賓夕法尼亞州新設創新中心,贏創還希望投資2億多美元在印第安納州建立生產基地。2022年至2026年,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計劃將其全球260億歐元投資額的約15%投資於北美。

  美國弗吉尼亞州經濟發展局稱,今年已有6家德國公司宣佈建立或擴大在弗吉尼亞州的業務,而2021年只有兩家。

  觀察人士指出,美國對歐洲企業投資有兩大吸引力。一是遠低於歐洲的能源價格,這有助於企業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鉅額補貼政策促使企業遷入,例如在《通脹削減法案》的4300多億美元投入中,大部分資金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領域,這引發德國公司的“綠色淘金熱”。

  美聯儲連續激進加息也加速了投資從歐洲流向美國。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約翰·布賴森説,美聯儲為抑制通脹激進加息,導致投資從歐洲流向美國。由於美國與歐盟、英國之間的利率差距已經拉大,流向美國的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製造業流向美國加劇歐洲“去工業化”擔憂

  這是9月14日在德國盧布明拍攝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相關設施。(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歐洲工業或遭永久侵蝕

  高昂能源成本正迫使不少歐洲國家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減產或停產,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歐洲工業結構可能永久性改變。

  由於能源價格過高,荷蘭最大鋁業製造商代爾夫宰爾達姆科鋁業公司日前宣佈停產。歐洲最大化肥生產商挪威亞拉國際公司已關閉其在荷蘭斯勒伊斯基爾的一座大型化肥廠。

  荷蘭合作銀行認為,未來可能有更多能源密集型企業被迫減產或停產,其中包括化學工業、造紙工業和金屬製造業企業,而這將進一步波及橡膠、塑料製品等相關行業。

  歐洲有色金屬協會表示,歐洲一半的鋅和鋁生產已經處於停滯狀態,歐洲金屬冶煉廠面臨生存威脅。該協會呼籲歐盟及各成員國立即採取行動,“保護戰略性能源密集型產業,防止永久性失業”。

  法國耗能行業聯盟會長尼古拉·德瓦朗説,該聯盟成員公司耗能佔法國工業用電量和天然氣消耗量的70%,能源成本攀升讓成員無法再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產品,“我們已經到了極限”。

  德瓦朗警告,對整個歐洲工業來説,一些行業可通過從美國進口更便宜的初級產品維持生存,而金屬、化工、玻璃、陶瓷和造紙等基礎工業將受到“侵蝕”。

  一些業內人士預計,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經濟可能因為工業競爭力迅速下降而永久改變。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中心負責人奧利弗·法爾克説:“如果能源價格長期保持高位,一些行業將離開德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製造業流向美國加劇歐洲“去工業化”擔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