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入市五大“靈魂拷問” 盲目追星不可取

  2021年以來,百億體量的爆款基金紛至沓來,“一日售罄”、“百億認購”的產品層出不窮,配售比例不斷創下新低。2020年全年,成立規模達百億的基金數量達40只,已刷新曆年最高紀錄,但2021年不足一個月就出現12只,更是歷史罕見。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產品受到各路資金追捧,創下單日認購2398.58億元的新紀錄。

  面對市場史無前例的投資熱情,新基金到底該不該買,“明星”要不要追,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成為不少新入市基民的疑惑。

  近日,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博時基金權益投委會主任委員張龍、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長楊媛春、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楊晗、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麥靜以及中融基金等基金行業機構和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對上述熱點問題作了回應。

  他們普遍認為,股市行情回暖,權益類基金賺錢,基金已成為國民級的理財選擇。但從數據研究看,“追星策略”不一定有效,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逐明星基金經理和明星產品。他們也提醒新入市場的基民,要多學習基金投資知識,找到匹配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並養成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的好習慣。

  家庭資產配置拐點已至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以來,爆款基金頻發,市場追捧權益類新基金的原因有哪些?

  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新發基金受到投資者追捧,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過去兩年股市行情回暖,偏股基金賺錢效應提升。二是結構性行情下,基金中位數收益明顯高於股票中位數,投資者中,炒股的收益遠遜於購買基金的收益,導致部分股民通過買基金的方式參與股票市場。

  張龍:有兩大原因,一是相對房地產而言,權益資產對居民資產配置的吸引力在逆轉,我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轉向權益的拐點已經到來;二是2015年股市大調整以後,優秀公募主動權益產品整體回撤不大,近兩年又持續大幅超越指數、超越私募和個人投資者收益水平。

  楊媛春:與以往一樣的是權益牛市帶來的賺錢效應和全球貨幣寬鬆環境。和以往不一樣的是,公募基金已成為國民級理財選擇。公募基金的專業性、規範性、便利性等優勢,加上多年的投資者教育,使其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理財首選。

  此外,銷售渠道和投資者出現了稀缺性下的反向思維,比如投資者和銷售渠道一般會根據近期配售比例大致預估,按照計劃購買金額和預估配售比例倒推實際購買金額。

  楊晗:首先,基金髮行熱度與市場環境息息相關,目前權益市場持續震盪上行;其次,2019年、2020年權益類基金產品業績整體出色,證實了自己的投資管理能力。

  “追星策略”不一定有效

  證券時報記者:明星基金經理是不是都值得大家去追捧?

  麥靜:我們用數據來説話,看一下追星是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假設我們每年年初都買上一年業績排名前十的基金,堅持做十年,十年下來我們得到的回報是多少呢?年化平均回報是9.18%。但過程中我們需要忍受的最大下跌幅度是47.23%。這是一個近乎腰斬的下跌,我相信絕大部分投資人都是難以承受的。總的來看,追星策略並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

  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明星基金經理並不都值得大家追捧。基民由於缺乏必要選基知識和甄別能力,跟風買基、追逐明星成為必然,但是,極致的業績往往隱含極致的偏離風險,跟風買基往往造成產品與自身風險容忍度不匹配、與現金流需求不匹配等一連串問題。

  楊媛春:明星基金經理現象要辯證看待。業績好是成為明星基金經理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而且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能力邊界,每個策略都有容量邊界。從歷史來看,當績優基金經理受到市場明星般追捧的時候,往往也是資產價格高點的時候。即使這個基金經理長期能持續創造超額收益,又有多少追捧式買入的投資者能持有到最後呢?

  中融基金:實際上,明星基金經理主要是因為歷史業績優秀才成為明星,我們在考察時要分析明星基金經理的風格特點,適合的市場類型,進而判斷其業績是否仍具有持續性。選擇明星產品沒有錯,但是盲目追捧明星基金經理是不合理的。

  公募FOF不買新基金

  證券時報記者:作為市場投資基金的專家,公募FOF產品投資其他基金時,被投資基金的運作期限應不少於1年,明確將新基金排除在外。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中融基金:這是從控制風險的角度考慮的。如果基金經理是新人,觀察一定時間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新基金是老基金經理在管理的話,配置老基金更容易把握住產品的風格特點。

  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較長的運作期限,可使投資人更全面地評估基金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的能力,理解基金超額收益來源。

  楊媛春:一是新基金有封閉期和建倉期,在產品成立初期,因為各種因素干擾,可能會存在產品規模和客户結構的變動;基金經理建倉需要時間,在此期間,產品整體的資產結構會和合同約定以及基金經理歷史風格形成差異。

  楊晗:公募FOF指引的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母基金作為新基金或迷你基金的幫忙資金,導致市場混亂,誤導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並且子基金運作期限超過1年的,也便於母基金對子基金的投資、風控、估值等各項能力進行綜合判斷,以作出有利於份額持有人利益的投資決策。

  新老基金

  適合不同市場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部分專家不推薦投資者買新基金,而是推薦買同一基金經理的老基金。您認為什麼市場適合買新基金?什麼市場適合買老基金?

  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從長期看,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相同定位產品,業績是趨同的,但短期存在一定差異。新基金存在建倉期,資金使用效率低於老基金。老基金處於穩定運作期,在市場上行時能更好地分享上漲行情,此時相對新基金更有優勢。

  楊媛春:常規情況下,老基金規模更為穩定、投資效率更高且有歷史數據便於深度分析,更適合投資者投資。不過,新基金設計對投資者更有利,比如增加了投資範圍,老基金修改合同短期存在現實困難等。市場在中長期牛市中的震盪期,新基金給予了基金經理更好的優化產品資產結構的直接機會。此外,單一老產品規模偏大,嚴格限購,但該基金經理整體管理能力仍可橫向擴張。

  中融基金:如果市場震盪加劇,老基金由於倉位較高,波動可能會加大,這時投資新基金反而較好;如果市場處於很明顯的趨勢行情中,新基金由於建倉需要時間,倉位不一定高,這時配置老基金或許更好。

  楊晗:細微差別在於新基金會有建倉期,如果剛好遇到熊市,較低的股票倉位可規避風險。判斷未來市場環境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難度很高,更重要的是瞭解基金的產品特徵和風險收益特徵是否適合自己。

  要對自己的資產負責

  證券時報記者:針對普通投資者做基金理財和投資,您有哪些建議?

  楊媛春:一是努力掌握基本的財富管理常識和基金基本知識,對自己的資產負責。二是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和可投資基金的期限。以上兩點是想用基金做好個人資產管理的普通投資者必備的功課,或者説,為了對自己的資產負責,必須要花費的時間成本。

  工銀瑞信基金FOF投資部:對於普通投資者,一是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性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產品。二是降低換手,堅定長期持有或定投優秀主動基金或者指數基金。三是不過度看重基金短期排名,盲目追逐明星基金經理。四是分散配置,選擇不同風格的優秀基金經理,優化和分散組合配置。可以關注FOF,讓專業人士幫忙進行資產配置和基金選擇。

  中融基金:有條件和興趣的,要自己學習一些基金的基礎知識,瞭解自身風險偏好,調整好心態。從歷史看,並不是基金能夠賺錢,基民就能夠賺到錢。克服內心的恐懼和貪婪,把資金交給有能力的優秀基金經理管理,做長期投資是較好的基金理財方式。

  楊晗:首先,投資者應理性選擇基金,不能盲目“追星”。其次,投資者不能跟風追隨市場走勢,尤其避免在市場高點非理性購買基金產品。最後,投資者應當養成長期跟蹤和持有的良好習慣。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1 字。

轉載請註明: 基民入市五大“靈魂拷問” 盲目追星不可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