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巴斯家族:歷經3代,從5億到100億的財富管理之路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財經

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是和黑石、KKR齊名的國際私募基金,其聯合創始人龐德文(David Bonderman)在創建TPG前曾長期受僱於一個極為低調且富有的家族——巴斯家族。

巴斯家族發家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沃思堡市,2020年該家族第三代四個兄弟的總資產100億美元,這僅僅是《福布斯》雜誌的粗略估算。由於該家族太過低調,《福布斯》承認估算其實際資產是極為困難的,巴斯家族財富很可能遠不止100億美元。

01. 低調的石油豪門

1957年,《財富》雜誌公佈了一份全美富豪榜,這份榜單的頂部都是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洛克菲勒家族、梅隆家族、杜邦家族、福特家族等。在“2-4億美元”這一欄,有一個名字——希德·理查德森,他和杜邦家族的兩個成員處於同一欄,僅次於第一欄的保羅·蓋蒂(7-10億美元)以及第二欄的梅隆和洛克菲勒等家族成員(4-7億美元)。這個希德便是如今巴斯家族四兄弟的舅爺,而他的財富來源是石油。

希德從小就喜歡交易,他8歲時從父親那裏學到了人生第一堂交易課。他的父親先給了他一小塊土地,然後提議用一頭公牛與他交換,一心想擁有牧場的希德當場就同意了,但他得到公牛後才發現,他還需要一頭母牛才能繁殖小牛,用他當時所有的資產換來一頭並不能繁育後代的公牛顯然是一筆失敗的交易。從此以後,他便愛上了交易,並一生保持着交易的習慣。

不過,真正讓希德發家致富的並不是交易,而是石油勘探。希德大學畢業後便進入石油行業創業,隨着1912—1933年間石油行業的起伏,他的個人財富從零到數百萬美元再到急速縮水,但他一直沒有離開石油行業。1933年,在姐姐安妮·巴斯和外甥佩裏·巴斯的持續支持下,他在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勘探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儲量豐富的油田,即著名的KEYSTONE油田。依靠這個油田以及低調穩定的經營,希德和佩裏20年後一起排在了全美富豪榜的前列。

希德能找到油田併成為富豪並不僅僅是依靠運氣,他擁有企業家所必需的交易技巧以及創造能力。另外,他極其低調且平易近人,這讓他可以和各個階層的人保持長期穩定的友誼。直到今天,巴斯家族仍然保持不接受採訪、儘量不出席公眾活動的傳統。外界對該家族知之甚少,這對於傳媒界來説不是好事,但對於一個家族來説卻是免受干擾和誘惑、保持長期穩定的好辦法。

希德1959年去世時的總資產大約在8億美元,包括1億美元的現金以及以油田為主的固定資產。他將大部分現金類資產捐出成立了希德·理查德森基金會。佩裏則接手了家族企業—理查德森·巴斯公司,佩裏的4個兒子每人得到了280萬美元,他們繼承的資產總共在2000萬美元左右。考慮到大部分資產是以油田的形式存在,並且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家族繼續經營着油氣行業,我們有理由相信繼承的資產實際價值要遠超過2000萬美元。

由於已經和舅舅共事了20餘年,佩裏對經營家族企業駕輕就熟。為了便於管理,他將繼承的所有資產裝進了新成立的巴斯兄弟企業。在經營油氣事業的同時,他還進行了廣泛投資,並出資為沃思堡市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作為回報,巴斯家族獲得沃思堡市新城區的大量地產。1980年佩裏因競選公職公開了個人資產信息,其中顯示除了大量沃思堡市的地產,家族還從69家石油公司收取石油開採權費用。

02. 家族轉型功與敗

1969年,希德去世10年之際,佩裏召開了家庭會議並宣佈由他的長子希德·巴斯(後稱小希德)負責巴斯兄弟企業的經營,家族企業順利從第二代過渡到了第三代。小希德和他的三個兄弟繼承了父輩們能夠和各個階層的人愉快相處並凝聚人心的特點,他們也同樣擁有精明的投資經商頭腦。

也許是慧眼識珠,也許是家族運氣,當年老希德發現油田的幸運故事在家族第三代成員身上再次上演,這次他們發現的不是油田,而是一個人,日後成為投資界傳奇的理查德·雷恩沃特。1971年,小希德邀請耶魯同學雷恩沃特幫助管理龐大的家族資產,雷恩沃特欣然接受。當時巴斯家族資產約為5億美元。小希德一開始給了雷恩沃特500萬美元的額度進行獨立投資,但他很快便損失了大部分資金,小希德又重新給了他500萬美元。據説痛定思痛的雷恩沃特拜訪了一些價值投資高人,其後他似乎掌握了投資的訣竅。

希德‧巴斯(Sid Bass)和他的妻子默西迪絲‧巴斯(Mercedes Bass)

1986年他離開巴斯兄弟企業獨自創業時,留下的是一個資產50億美元的大型控股公司,他為巴斯兄弟企業所做的一些主要投資包括買入迪士尼、亞歷山大百貨、瑞吉酒店、馬拉松石油、德克薩斯石油、霍尼韋爾等知名公司的股票。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家族對於雷恩沃特也非常慷慨,他從中得到1億美元的獎金,在201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雷恩沃特以23億美元身家位居第641名。

雷恩沃特對巴斯家族貢獻巨大,他不僅投資能力出眾,還擅長挑選並培養人才,在他之後接班的托馬斯·泰勒為家族持續服務了21年,並完成了年化18%的出色業績。另外,在雷恩沃特留下來的50億美元資產中,有大量迪士尼的股票,這些股票一度佔據迪士尼總股本的16%(1984年)。

遺憾的是,巴斯家族並未完全保留這部分持股。在2001年美國股市下跌時,巴斯家族宣佈出售一部分迪士尼股票(佔總股本的6.4%),高盛以20%折價幫助完成了這筆大宗交易,巴斯家族以此套現20億美元。

由於四兄弟當時已彼此獨立運作投資,出售的決定只是一部分家族成員做出的。關於出售的原因,有接近家族的人士透露是因為在其他領域的投資需要補充保證金,在股市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巴斯兄弟選擇拋售雷恩沃特的重倉股來填補自己投資的坑。這部分迪士尼股票放到今天將價值130多億美元,這個決定導致了家族的財富嚴重縮水。

03. 分家:又一匹千里馬

多個兄弟共同繼承家業的家族遲早會面臨分家的問題,這是傳承中最關鍵的節點。處理得好,家族能得以存續並繼續發展,處理得不好,輕則變現瓜分家產,重則鬧上法庭。在小希德領導了十多年後,巴斯家族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分家的過程及細節並不為外人所知,最終的結果是小希德的弟弟羅伯特·巴斯獨自成立新的投資公司。家族一貫的低調作風以及善於任用外部優秀投資精英的特質再一次幫助家族順利度過了分家階段,他們選擇以做大蛋糕的方式來避免陷入爭鬥。

羅伯特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發掘了另一位著名的投資家——龐德文。龐德文一開始是律師,在工作中認識了羅伯特,後者被其才華所吸引,力邀他加入奧克希爾擔任投資總監。龐德文主要的投資策略是槓桿收購,更換管理團隊,在經營情況好轉後高價賣出。雖然龐德文1993年離開巴斯家族獨自創業,卻仍然和家族保持着密切的關係,他創立的公司總部也一直位於沃思堡市。

龐德文(DavidBonderman)

龐德文與人聯合創立的德州太平洋集團(TPG Capital)是一家和黑石、KKR齊名的國際私募基金,曾創造過年併購交易量1000億美元的紀錄。其投資過的項目包括美國大陸航空、漢堡王等。龐德文對新興市場也有精準的預見,他非常看好中國的發展並尋求投資機會,龐德文便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TPG在中國第一個著名的項目是對深圳發展銀行的重組,據估算,其和布蘭投資聯合成立的新橋投資,前後共投入22億元,收購了深發展17.89%的股份。

在引入新管理層、升級運營系統並順利完成重組後,新橋投資將這些股份作價114億元出售給了中國平安,收益率達到了418%。2005年,TPG主導了對聯想集團3.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以幫助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

短短几十年間,為家族服務過的投資者中出現了至少兩個億萬身家的頂尖投資者,不管是因為巴斯家族擁有慧眼識珠的能力,還是因為家族靠自己巨大的資源網絡助其快速發展,都體現了巴斯家族的底藴和實力。家族自身控制的公司也管理着百億美元規模的資產,雖然在2001年股市下跌中因拋售迪斯尼股票而出現了投資失誤,但家族總資產仍然可以雄踞福布斯富豪榜前列。總體來説,巴斯家族的傳承以及轉型是完成得非常成功的。

在財富傳承之外,巴斯家族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慈善事業。1947年家族創始人希德設立了希德·理查德森基金會,最初宗旨為致力於服務德州人民,後來的管理者將基金會的關注範圍設定為:教育、健康、人文服務和文化機構。截至2012年,該基金會已累計捐贈了逾4億美元,並且仍擁有超過5億美元的資產。家族的後代成員也積極從事着慈善事業,他們主要的捐贈方向是高校和文化事業,不過已不是簡單地捐出資金。一次,當李·巴斯發現他捐給耶魯大學用以研究項目的2000萬美元並沒有達到使用要求後,他要求耶魯大學歸還資金。正是這種無論投資還是慈善都希望錢盡其用的精神,才讓巴斯家族成功延續至今。

04. 傳承啓示

已走過將近百年的巴斯家族雖沒有同時期的其他豪門那麼光芒閃耀,但其低調穩定的風格卻使傳承受到的干擾更少。對一個不容易大落的家族,只要抓住一兩次大的機會,便可以延續甚至壯大自己。

總結其成功傳承的經驗,有如下幾點:

善用人才。這是幫助家族起家乃至順利傳承的重要因素,從當年希德在專業人士協助下發現油田,到家族第三代連續發掘投資精英,巴斯家族能與優秀的人才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並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度來為家族服務,當然,家族也從不吝惜於用真金白銀來回報這些人才。

低調穩定。從老希德開始,巴斯家族便行事低調,他們不接受媒體採訪,很少拋頭露面。傳統意義上來説,人們並未意識到低調對於傳承有何影響,但從巴斯家族的例子看,這一因素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因為保持低調就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有時內部矛盾被外界一宣揚,有可能激化成無法調解的仇恨。長期來看,過於高調極其不利於一個家族的延續。

與環境為善。巴斯家族不僅與人為善,對周邊生活環境也很關注,他們幫助建設自己的城市,捐贈資金給教育機構,資助文化等事業來提高整個社會的素質,這樣便能創造一種正循環,周邊環境在不斷髮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家族的發展。

來源 | 《新財富》雜誌

作者 | 王翔 楊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