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眾多外資企業與中國市場的融合程度大大加深,實現了與中國經濟的互利共贏。就中國入世對外資企業的影響等話題,記者採訪了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

記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施耐德電氣在華髮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尹正:中國入世以來,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同時積極與世界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機遇。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高水平競爭市場。擴大對外開放也讓中國更全面地融入全球經濟,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區域和全球價值鏈中的重要地位。

施耐德電氣有幸成為這一歷史進程的親歷者,並受益於中國的鉅變。如今,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和全球員工數量最多的國家。

在此過程中,施耐德電氣積極推進與中國企業的融合與合作,與中國產業同頻共振,共塑更具韌性、更高效和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同時,隨着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出海”。施耐德電氣有着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的業務經驗和服務網絡,能夠助力中國企業深入海外市場。

記者:中國入世以來,市場格局和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施耐德電氣如何適應相關變化?

尹正:隨着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許多行業的整體產能以及技術要求逐步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中國市場已從一個國際市場的追隨者,發展為引領者之一。

我們看到,中國市場對新技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快速反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促使施耐德電氣不斷加強本地化創新能力。比如,幾年前中國聯通提出了用雙電源轉換開關確保數據中心持續用電的需求,施耐德電氣中國研發團隊快速響應,用一年多時間研發出20多項發明專利,使得產品體積更小、性能更高、成本大幅下降。這一領先全球的產品推出後,市場反映強烈,現已推廣到歐洲和美國。

為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近幾年,施耐德電氣每年在中國的研發投資增長15%以上,中國研發團隊人員三年內增加了50%,每年產出約1200個有實際技術突破的發明專利。今年5月,我們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軟件研發中心,強化了在華創新研發體系。同時,我們在廈門、北京、西安等地追加研發和生產投資,打造先進生產線,強化本土產業鏈佈局。

記者:中國市場不斷擴大開放,也推動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的競合關係發生變化。施耐德電氣對此有何體會?

尹正:施耐德電氣始終高度重視“朋友圈”。中國入世以來,施耐德電氣與中國企業不斷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施耐德電氣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產品進入中國,聯手供應商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目前,在中國市場,我們的本土採購率已經達到90%,以短鏈為特徵的供應鏈也使我們能夠保持韌性,快速應對市場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成為施耐德電氣的技術夥伴,大家各取所長,共促技術創新,挖掘市場機遇。

許多中國企業在與施耐德電氣的合作過程中,實現了技術和業務能力的大幅提升。例如,施耐德電氣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合作的一家天津供應商,起初只提供鈑金、液壓之類的小零件,隨着雙方合作不斷深入,如今這家企業已經躋身施耐德電氣全球最高等級的核心供應商名單,在全球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

記者:擴大開放將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施耐德電氣等在華跨國企業在此過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尹正:相比傳統的跨國企業定義,我更願意將我們這類企業稱為“球企”,也就是全球企業。“球企”是全球化的堅定支持者和推動者,也樂見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全球企業除了積極參與中國本土產業升級,也是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舞台的重要夥伴。通過領先的數字化技術、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經驗,以及服務全球市場的優勢,施耐德電氣希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5 字。

轉載請註明: 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