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1年增加1.4萬億美元 我國外貿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財經

2021年,以美元計,我國進出口規模達6.05萬億美元,在2013年首次達4萬億美元的8年後,年內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台階,達到歷史高點。這一年外貿增量達1.4萬億美元。以人民幣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國新辦1月14日舉行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了2021年全年進出口的有關情況。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

縱梁衝壓、車架焊接、防鏽烘乾……江西南昌,江鈴汽車集團的生產線上一派繁忙。“去年我們汽車出口數量超3萬台,同比增長92%,創歷史新高。”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集團重要海外市場,2021年集團在智利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69%,銷量同比增長300%。

江鈴汽車並非個例。2021年,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穩定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2021年,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進出口分別為5.67、5.35、4.88、2.4和2.34萬億元,分別增長19.7%、19.1%、20.2%、9.4%和18.4%。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比整體增速高2.2個百分點。

縱向看,2021年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週年。20年來,我國貨物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進出口總值從2001年的4.22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39.1萬億元,年均增長12.2%。

不僅規模再創新高,質量也在穩步提升。

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超過六成。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4.08萬億元,增長24.7%;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8.5萬億元,增長11.1%。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民營企業進出口更加活躍。2021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6.7萬家,增加3.6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對外貿增長貢獻度達58.2%。

機電產品出口、進口均保持良好增勢。2021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83萬億元,增長20.4%,佔出口總值的59%。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汽車分別增長12.9%、9.3%、104.6%。同期,進口機電產品7.37萬億元,增長12.2%,佔進口總值的42.4%,其中,集成電路進口增長15.4%。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我國外貿進出口依然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在困難多、挑戰大的情況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李魁文説。

開放平台作用凸顯,外貿新動能激發

2021年,我國外貿量穩質升,“十四五”對外貿易實現良好開局。李魁文分析,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202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2021年,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9%和28.6%,消費品進口增長9.9%。

二是全球經濟保持復甦態勢。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甦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2021年,我國對歐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從產品看,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2%。

三是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優先實施查驗、無需書面申請、未見異常快速放行,受益於海關對特色農產品採取的便利通關舉措,2021年公司的滑子蘑產品在海外市場廣受好評,出口量同比增長50%以上。”遼寧鳳城精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國民説,“我們農產品出口的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出口量持續增加,對國際貿易充滿信心。”

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去年以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釋放,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大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跨境電商發揮在線營銷、在線交易、無接觸交付等特點優勢,積極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李魁文表示,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增長15%;市場採購出口增長32.1%。

此外,開放平台作用不斷凸顯,外貿發展新動能不斷激發。2021年我國綜合保税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了24.3%、26.4%和57.7%,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做好跨週期調節,多措並舉穩外貿

成績亮眼,挑戰也需正視。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外貿領域也十分突出。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表示,在疫情衝擊下,世界經濟脆弱復甦,外需增長乏力,缺芯、缺櫃、缺工等“三缺”問題和運費、原材料成本、能源資源價格、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四升”問題直接加重企業負擔。同時,支撐2021年外貿高增長的訂單迴流、價格上漲等階段性因素難以持續,疊加2021年超高基數影響,做好2022年穩外貿工作難度前所未有。

着眼困難挑戰,聆聽企業訴求,以政策穩帶動外貿主體穩、市場預期穩。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從加強財税金融政策支持、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緩解國際物流等外貿供應鏈壓力、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4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政策措施,多措並舉穩住外貿。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表示,2021年我國外貿爬了一個高坡,2022年穩外貿壓力大,為了熨平疫情等突發因素可能導致的外貿短期波動,我們在外貿領域提出要做好跨週期調節。從具體內容看,既有加快出口退税、提升出口信保、緩解國際物流壓力等紓解當前困難的舉措,也有鼓勵新業態發展、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立足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切實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有利於兼顧短期穩住外貿基本盤和中長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新年新機遇,穩外貿有利因素正積聚。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國—柬埔寨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力。“RCEP生效後,大量產品實現立即零關税,意味着各國將在較短時間內兑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承諾,大大提振了我們開展國際貿易的信心。”山東濟寧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