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一張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期中成績單”這兩天“火了”。
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發展的利好面已相當明顯。今年1-6月蘇浙皖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均“跑贏”了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其中,江蘇GDP增速為0.9%、安徽GDP同比增長0.7%、浙江增速0.5%。而在上海,二季度以來其經濟運行各項指標同樣顯著回升——上半年上海GDP同比降幅收窄到-2.6%,止跌回暖態勢鮮明。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地區,從一定程度上來説,長三角經濟穩住了,整個中國的經濟就穩住了大半。長三角還是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特色包郵區”,由於交通發達,這一區域的居民在進行網購時往往能享受商家提供的包郵優惠政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長三角包郵區”展現出了極強的聯動能力。產業鏈“堵點”、“難點”在包郵區面前,被一一打通,立足長三角、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成為“包郵區”工作的亮點。
企業一聲“吼”,抗疫專區立刻“上線”
2月10日是全國的復工復產日,這一天,也牢牢地印刻在眾多企業老總的心裏。2月10日至2月底,被許多企業老總定性為“最艱難的日子”。這段時間,有的企業拿了國外訂單、卻沒有員工返工生產,有的企業積壓了大量貨物在倉庫、卻不見物流司機來送貨,還有的企業接不到單、眼見着賬面資金越來越緊張。
長三角地區的政府官員,最先感受到這種“復工復產難”的氣息。2月20日,長三角三省一市經信部門召開了“關於強化疫情防控促進企業復工復產”視頻會議,建立了專班專人負責的協作溝通機制,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區域產業鏈的企業清單,強化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產供應協同,落實通關、物流一體化等舉措保障物資運輸暢通。
第二天,也就是2月21日,“G60科創雲”平台上線了“G60共同抗疫”專區。這是一個專門為長三角企業打造的需求發佈平台,面向科技工作者、企業管理者打造,常用服務包括“發佈需求”“行業分類地圖”“儀器共享”等。
這天傍晚,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創業大道的浙江安美德公司副總經理黃璐在平台上發佈需求。她所在的企業因為原料供給不上,下週即面臨停產,手上已有的訂單任務完不成了。
出乎她意料的是,她發佈的這條信息,被長三角G60聯席辦的工作人員抓取到了。聯席辦當即與嘉興市取得聯繫,嘉興市收悉後高度重視,市經信局復工復產組當晚就聯繫了企業所在區的相關部門,在各部門通力協調下,第二天上午就解決了該企業原材料(涉及危化品)的運輸問題,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記者瞭解到,平台上線一個晚上,僅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就上傳了數十條供需信息。一些企業反映的湖州市德清縣員工往來餘杭需隔離14天的問題,經兩地政府協調後得以解決。兩地憑綠碼通行不再需要隔離。
小小的一個“憑綠碼通行”政策,在企業間傳為了佳話,它直接解決了企業在疫情初期“用工難”、“物流難”的堵點問題。
產業鏈供應跟不上?長三角協同互助
上海潓美醫療科技負責人林信湧的手機裏,存下了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多個經信委相關處室的工作人員的電話。今年2月初到3月期間,潓美生產的氫氧霧化機能順利送往武漢,全靠長三角的協同互助機制。
“當時,我們的產品得到鍾南山院士的推薦,成為儲備防疫物資。需求量極大,訂單很多,卻沒法生產。”林信湧説,潓美公司的員工在疫情期間克服一切困難全部到位,但其遍佈全國的100多家零配件供應商卻沒法提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急得不行,我們向每一個供應商求助。”
潓美公司後來找到政府部門。江蘇經信委的韋處長和上海經信委的韓處長主動協調潓美在長三角的34家供應商推進其復工。短短几天時間,潓美就開始陸續收到供應商們的供貨。
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三省一市協調了656家供應商企業提前復工復產,其中上海累計協調269家、江蘇累計協調266家、浙江累計協調77家、安徽累計協調44家,長三角復工率全國領跑。
位於上海嘉定的消毒洗手液生產企業開米科技對長三角協調機制的高效深有體會。這家企業向上海市經信委、發改委等相關職能部門上報問題清單,僅僅5天時間,從原材料到物流,11家供應鏈公司的一系列難點均順利解決。
據悉,2月19日上海就建立了復工復產復市工作協調機制,18個市級部門、16個區共同參與,將工作重心逐步從應急防疫物資“小生產”轉向全市復工復產和經濟運行“大生產”。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五個協同”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即物資生產協同、事前事後協同、產業鏈協同、科技賦能協同、惠企政策協同。據悉,上海先後發佈了5個版本的復工指引;發揮區域產業鏈集羣優勢,組織實施長三角區域備品備件供應商計劃;優化申報流程、通過“一網通辦”等平台辦理服務事項;推動“惠企28條”落地,通過“點對點一站式包機包車”等方式接運員工,解決用工難。
當“用工難”遇上大學生“就業難”
產業鏈打通過程中,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是,早期很多企業在疫情期間出現了“用工荒”。長三角的企業復工難,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疫情防控的影響,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沒法及時趕回長三角復工。
針對這一問題,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聯合搭建企業用工對接服務平台“長三角就業招聘聯盟”,暢通企業之間的用工對接通道。目前,上海上線1406家企業、7298個崗位、17149個職位的“企業招聘信息包”。安徽省已將“長三角就業聯盟”鏈接至“安徽公共招聘網”,舉辦為期一個月的“長三角地區企業復產復工復市網絡招聘活動”,僅浙皖兩省1358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7.4萬個。
同時,三省一市還簽訂《勞務協作對接和農民工返崗復工協議》,加強大數據分析,精準匹配缺工企業和就業重點羣體供需,建立省、市、縣對接聯繫制度,開展“點對點”送工上崗合作,開闢綠色通道,實現常態化返工。
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行局二級巡視員唐社民説,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除去江蘇、上海之外,截至2月18日,長三角地區的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31965家,復工率72.2%,安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為51.5%。
抗擊疫情的“上半場”,是企業用工難。到了四五月份的“下半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難”又成為長三角的熱門話題。“G60科創雲”平台又出手了。該平台推出“九城納賢”專欄,聚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彙集9座城市3800餘家企業,發佈了45000餘個中高端用工需求,面向高校畢業生針對性推出8000多個崗位。
專區瞄準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聚焦產業鏈招聘,重點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出崗位需求。地方政府和高校就業部門的精準對接,供需真實性有保障、信息篩選更科學,不斷提高人崗相適的匹配度。上線首日,專區就吸引了長三角20餘所高校20000餘名應屆畢業生參與。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粟邵琪與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她説,自己班裏的很多同學都參與了這次雲上招聘會,有人在上海的電子信息企業做研發,有人到互聯網企業做文案。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長三角地區快速復工,最根本的原因是充分發揮了城市一體化在聯防聯控和政策協同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