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衝擊下,A股震盪下跌,之後隨着疫情好轉逐漸回調,創業板指遠遠跑贏滬指。
截至6月22日,滬指年內下跌近3%,創業板指上漲逾30%。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在探底後大幅上漲,而房地產、銀行、非銀金融等週期股重挫後仍表現低迷。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等因素影響下,“聰明資金”年內淨流入近1200億元,尤為偏愛深股通。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彭文生在線上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在疫情不出現大面積反彈的基準假設下,下半年全球經濟漸進復甦,中國快於歐美。背後的原因是供給復甦快於需求,而典型的經濟週期上行一般由需求引領。全球產業鏈影響不容忽視,在外圍復甦進度慢於中國的情況下,也意味着外需對中國的促進作用不宜高估。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認為,上證指數修訂會帶來短期影響,但不宜過度誇大。下半年A股市場可能會“有驚無險”,依然處於積極有為、優選結構的階段。在“總量增速下行、新老結構轉換”的宏觀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中,與消費、醫藥、科技及先進製造相關的新經濟板塊大幅跑贏與投資相關的老經濟板塊。
A股震盪反彈
6月22日,A股三大股指震盪走高,尾盤迴調,最後漲跌不一。上證指數微跌0.08%,收報2965.27點;深證成指上漲0.29%,收報11702.44點;創業板指上漲1.01%,收報2342.88點。兩市人氣明顯回暖,今日成交額升至8286億元。
2020年以來,上證指數震盪下跌,3月19日盤中一度跌至2647點,3月23日收報2660點,好在探底之後平穩回調。截至今日收盤,上證指數年內下跌2.78%。創業板指年初一路高漲,2月29日盤中一度攀升至2293點,當天收報2287點,衝高之後震盪回落,在1800點上方徘徊,之後震盪上行。截至今日收盤,創業板指年內上漲30.3%。
板塊表現方面,熱點板塊輪動明顯,今日科技、券商股領漲。具體來看,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等板塊漲幅均超過1%,休閒服務、鋼鐵板塊跌幅均超過2%,建築材料、家用電器板塊均跌逾1%。券商板塊早盤衝高後回落,收漲2.71%。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總體來看,年內A股行業分化的結構性特徵明顯,醫藥、消費、科技板塊表現強勢,銀行、地產等週期股低迷。
科技股是今年熱點板塊之一,電子、計算機、國防軍工、通信板塊年初以來漲幅分別是20.69%、17.79%、5.52%、8.25%。
消費板塊受疫情衝擊後有所恢復,總體表現也很搶眼,食品飲料、商業貿易、休閒服務、農林牧漁等板塊年內漲勢如虹,分別上漲18.95%、15.43%、16.5%、14.84%。
醫藥生物板塊在3月下旬探底後一路“高歌”,年內上漲35.62%。而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等週期股“失寵”,受疫情衝擊探底之後士氣低下,年內分別下跌13.99%、11.18%、10.64%。
外資流向方面,22日北上資金淨流入21.82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12.76億元,深股通淨流入9.07億元。
2020年以來,北上資金大幅流入A股市場,淨流入總額近1170億元,其中深股通淨流入額為802億元。北上資金斥巨資買入貴州茅台、藥明康德、三一重工、海天味業等個股,淨買入額分別是56億元、45億元、31億元、19億元;同時,寧德時代、美的集團、邁瑞醫療、TCL科技等個股也受到青睞,淨買入額分別是79億元、65億元、44億元、21億元。
中國經濟恢復快於歐美
疫情對全球經濟衝擊巨大,2020年下半年經濟復甦是“V型”還是“W型”?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彭文生表示,經濟從衰退到復甦過程中將呈現“V型”特點,但是能不能恢復至疫情之前水平,還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還是要看疫情發展情況,因此“V型的尾巴”或出現波動。
此外,外圍市場影響不容忽視。“發展中國家經濟佔全球的比重較小,但是人口眾多,疫情是公共衞生危機,發展中國家疫情惡化,社會秩序失控,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給全球市場復甦帶來一定衝擊。發展中國家由此出現金融波動,可能性不能排除。”彭文生強調。
彭文生認為,在疫情不出現大面積反彈的基準假設下,下半年全球經濟漸進復甦,中國快於歐美。“我們預計中國GDP增速從一季度同比增長-6.8%上升至四季度的6%附近,因為低基數明年將進一步上升,對應如此大幅度的增長反彈,通脹將維持在低位。預測數字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包括疫情反覆的風險,我們對方向更有信心,有別於以往的經濟週期,這將是一次無通脹的復甦。”
“背後的原因是供給復甦快於需求,而典型的經濟週期上行一般由需求引領。全球產業鏈影響不容忽視,在外圍復甦進度慢於中國的情況下,也意味着外需對中國的促進作用不宜高估。”彭文生指出。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認為,下半年A股市場可能會“有驚無險”,依然處於積極有為、優選結構的階段。
與海外市場相比,上半年A股波動幅度較小,下半年還會保持相對平穩的態勢嗎?王漢鋒告訴記者,A股甚至整個中國市場比較有韌性,中國疫情控制上相對領先。此外,A股估值在全球市場中具有吸引力。相較於外圍市場,中國政策空間充足很多。再加上中國還在加大開放舉措,挖掘內需,仍具有很強的韌性。
談及週期股2020年下半年走勢,王漢鋒向記者表示,週期股涉及領域廣,行業之間會出現分化現象。整體而言,隨着中國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經濟進一步復甦,下半年週期性行業將從經濟復甦中受益。但每個行業供求格局、定價能力、集中度、政策調控方面有差異,並非所有周期行業復甦,看好水泥、券商等行業,下行風險比較小。
註冊制改革推廣對A股市場表現有何影響?王漢鋒向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從投資拉動型向消費和服務驅動型轉變。支持新經濟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發展尤為關鍵,註冊制改革讓融資條件更有包容性,契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背景,助力新經濟進一步發展,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創新型新經濟板塊將從中受益。
滬指修訂影響不宜過度誇大
上證指數近日公佈編制方法調整,將於7月22日起大改,剔除ST股,納入科創板股票,延長新股納入時限。這對A股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王漢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上證指數修訂會帶來短期影響,但不宜過度誇大。”金融、原材料、能源等相對偏傳統的行業佔的比例大,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這些板塊過去幾年的表現乏力,拖累上證指數表現。此次修訂並不包括將總市值加權改成流通市值加權,對上證指數未來表現不會有太大影響。新股納入推後會有積極貢獻,但並非顛覆性。
令A股投資者困惑的是,為何從2000年至今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而同期上證指數表現大幅落後,大部分時間都在2000-3000點徘徊。中金公司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估值下降抵消盈利增長的貢獻。盈利在2000年至2019年19年間年化複合增速10.2%(按照每年增速年化複合後擴大至6.4倍),跟GDP同期的年化複合增速12.8%相差並不大(GDP累計擴大至9.9倍)。但與此同時,上證指數TTM市盈率估值從約60倍下降至14倍,跌幅達77%。上證指數長期未能跟隨GDP漲幅,主要是因為估值從相對高位向低位回落,抵消了同期盈利增長的貢獻。
第二,結構分化。“新老分化”是中國資本市場近年的重要特徵,在整體指數點位滯漲的同時,新經濟持續領漲,並實現優異的長線回報。
第三,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新一輪大發展。資本市場受供需雙側因素驅動,未來5-10年,中國股市市值可能再次迎來大發展,中國證券化率從當前的60%左右提升至不同國際市場分佈的中位數100%附近,總市值相比當前可能有翻倍的空間。
“與整體指數點位滯漲相比,更值得市場參與者重視的是中國股市近年的‘新老分化’現象。”王漢鋒指出,自2010年以來,在“總量增速下行、新老結構轉換”的宏觀背景下,中國的資本市場中,與消費、醫藥、科技及先進製造相關的新經濟板塊大幅跑贏與投資相關的老經濟板塊。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