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降温 年內股票ETF成立規模同比縮水超四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逐步被市場認知的股票型ETF,憑藉着持倉透明,風險分散等特性,一度在2019年全年實現了超1500億元的發行盛況,部分主流寬基ETF及熱門行業ETF也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配置工具。然而,自2020年以來,新發規模則逐步下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在成立數量接近2019年同期時,首募規模則同比陡降超四成。在業內人士看來,股票ETF的發行降温是受到市場環境、產品數量、業績表現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展望2021年,該趨勢或仍將持續。
隨着近日公募基金年內新發規模突破至3萬億元,2020年“基金髮行大年”的名號也越發響亮。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從公募各類產品的發行情況而言,也並非是“百花齊放”。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年內股票ETF已成立71只,在數量與2019年同期75只相差無幾的同時,整體新發規模卻驟降超四成,由1478.12億元縮水至766.98億元,下滑48.11%,與2019年全年的1568.91億元相比,更是減少過半。
就不同區間的發行情況看,對比上半年單隻最高達107億元,合計超500億元的首募規模,今年下半年發行的22只產品中,僅易方達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的成立規模超過50億元,達到61.55億元,其餘多數則低於10億元,甚至部分還在2億元的成立線附近,累計規模約為228.96億元,尚不足2019年同期的五分之一。
對於近期股票ETF新發規模大幅縮水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產品數量、市場行情、關注熱點、業績表現等多方因素。
滬上某公募策略分析師認為,隨着早期寬基ETF賽道的競爭排名落定之後,2019年開始,行業主題ETF的賽道爭奪漸趨白熱化。而某一隻行業主題ETF想要具備較強的生命力,首先必須要佈局一個有着清晰投資邏輯的長週期賽道。但從個人角度看,目前A股市場較好的行業賽道,相應的股票ETF佈局大多趨於飽和。因此,馬太效應也使得偏向同質化的產品能募集到的規模越發有限。
北京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則指出,與過去的2018年和2019年不同,今年以來,國內A股結構性行情更加突出,主流寬基指數ETF的年內漲幅,大都不如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同期表現,也就導致了投資者對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關注度提升。與此同時,當前發力佈局股票ETF的公募基金公司數量較少,但佈局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機構眾多,在“發行大年”的背景下,公募行業整體主推和宣傳的產品也就以主動權益類產品為主,導致被動跟蹤的股票ETF曝光度降低。
正如該內部人士所説,以當前股票ETF中數量相對較多的上證50ETF、滬深300ETF和中證500ETF為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數據可統計的7只上證50ETF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約為19.99%,滬深300ETF和中證500ETF的平均業績也為25.69%和23.69%。然而,同期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淨值增長率則分別為52.26%、50.33%和36.2%,一經對比,高下立判。
“其實從近年來產品發展加速和成交額增長的趨勢能夠看出,投資者對股票ETF的認知和認可程度是不斷提升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受股票賬户要求、場內交易門檻以及對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股票投資能力等限制,當前股票ETF的受眾仍相對有限,也使這類產品的進一步發展暫時受到了影響”,前述公募內部人士補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股票ETF新發疲態已顯,但存量產品的成交額則蒸蒸日上。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年內已有279只股票ETF合計實現成交額55519.35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5064.08億元,同比增長121.51%。從單隻產品的情況看,13只基金的成交額破千億元,最高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高達4530.18億元。
對此,上述公募策略分析師坦言,股票ETF成交額的大增,反應了註冊制下,個股的分化逐步加大,眾多股票投資者也因此意識到通過傳統博弈的方法佈局個股的風險比較大,開始借道股票ETF佈局股市的現狀。雖然2021年股票ETF發行降温的情況或將持續,但未來股票ETF的賽道有望更加細分,並向投資者充分展現其工具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