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金融消費者的權益情況,近期,瀟湘晨報以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密切關注金融消費者的權益情況。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樣本1098份,男女比例為8∶2,年齡段主要集中在18歲至50歲。記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用户碰到“銀行存在違規收取費用”。在辦理業務上,49.6%的用户碰到“要求銀行提供某項服務或產品時,經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銀行替換為另一種服務或產品,如要求辦理存款業務卻被按照保險業務或理財業務辦理”的情況。此外,個人隱私被泄露、被捆綁銷售、辦理業務時未明確告知承擔風險損失、個人賬户資金異常減少調查者的票選佔比分別為42%、34%、29%、27%,也主要體現了當前消費者主要面臨的遭遇。
體驗感方面,也有用户反映出現排隊時間過長,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承諾了收益但實際上未能兑現甚至出現虧損、銀行拒絕或延遲辦理較繁瑣、耗時較長的業務的問題。
此外,根據數據,在辦理保險業務上,業務員未能對保險合同進行充分全面的解釋,導致後續理賠過程中發生糾紛、理賠效率低下或保險公司故意拖延賠付、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對於承保範圍或保險金額故意誇大、強制消費者承擔不合理費用等的霸王條款等均是當前調查者經常遇見的情況,各自佔比64.5%、55.9%、42.8%、27.8%。
隨着網絡消費量日益增長,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趨向多元化,與此同時多樣的網絡消費場景也使消費者有了更好的體驗。但消費金融的格式化合同收費項目不透明、產品介紹不全面、異地維權“難”等問題困擾着廣大網絡金融消費者,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根據問卷調查,超出一半調查用户碰到過“使用互聯網金融平台的貸款產品時,利息及收費極不透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了互聯網金融的借款功能”的維權難題。此外,有48%的調查者因為虛假宣傳,然後掉入了互聯網金融的坑裏。
造成金融消費糾紛發生後,維權困難的三項主要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沒有處理金融糾紛的專門機構”“相對金融機構,處於弱勢地位”以及“投訴渠道不夠暢通”,參與調查者投票比例分別為64%、54%、38%和21%。
記者姚方媛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