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交卷:吸金誰最強

  伴隨着銀行2020年年報揭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的經營狀況也一同浮出水面,3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7家理財子公司淨利潤表現分化。同時,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進度條”再一次更新,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漸近,理財產品整改進展如何也受到業內關注。

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交卷:吸金誰最強

  理財子公司吸金能力分化

  從“吸金”能力來看,已披露數據的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差距較大。

  具體來看,2020年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以24.53億元的淨利潤暫居賺錢榜榜首位置;排名第二位的是交通銀行旗下的交銀理財,該公司2020年淨利潤6.65億元;去年7月新成立的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表現不俗,以5.95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三位。

  而後依次是,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實現淨利潤5.64億元;工商銀行理財子公司工銀理財實現淨利潤4.08億元;建設銀行旗下建信理財實現淨利潤3.35億元;2020年8月新開業的平安銀行理財子公司平安理財實現淨利潤1.65億元。

  談及上述理財子公司的盈利差距,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卜振興表示,理財子公司成立後面臨的是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既有理財子公司之間的競爭,也面臨來自基金、券商資管等其他機構的競爭,隨着競爭加劇馬太效應顯現,而國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轉變定位的流程相對較慢,優勢還沒有得以充分顯現,股份制商業銀行靈活的優勢比較明顯。

  據瞭解,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盈利主要包括管理費收入、自營投資收入、諮詢費收入等。其中,招銀理財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7.72億元,其中受招商銀行委託管理產品而獲得的管理費收入34.64億元,佔比91.83%。

  可以發現,目前招銀理財的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母行遷移而來產品的管理費收入,在資管新規下,伴隨着理財轉型平穩過渡,公司的盈利水平會如何變化也吸引市場關注,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嘗試採訪招銀理財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招行之前理財產品規模很大,從母行轉接到理財子公司後,還會逐步用新產品對接這部分客户,之後的收入也不會出現明顯的滑坡。”有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説。

  在卜振興看來,目前代管產品收入佔比較高,這是轉型的必然表現,隨着產品平穩過渡,依靠管理費收入獲得收益是理財子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經營能力強的理財子公司收入會表現亮眼。

  股份行淨值化轉型更快

  伴隨着銀行年報的披露,銀行理財產品整改轉型的“進度條”最新浮出。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快速壓降,淨值型產品佔比大幅增長。

  從部分披露數據的A股上市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展來看,推進進度不一,其中,股份制銀行相對“船小好調頭”,淨值化規模佔比凸顯優勢。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淨值型產品2020年期末餘額2939.29億元,在各類理財產品中佔比19.24%;交通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餘額5727.63億元,佔集團表外理財比重52.36%;光大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5035.52億元,在非保本理財產品中佔比60.21%;浦發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餘額9928.06億元,新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在個人理財中的佔比升至67%;中信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7228.24億元,佔比70%;平安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4635.28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升至71.5%。

  按照監管要求,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在2021年底之前結束,這意味着必須在2021年底之前將舊產品的存量轉換為新產品以進行淨值管理。

  “目前各家理財子公司都在積極推進轉型,按照資管新規要求,2021年底轉型完成,屆時理財子公司除部分難以消化的存量資產,絕大部分的產品形態都會是淨值型的。”卜振興如是説。而為了儘快達成監管要求,卜振興指出,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當前主要一是做好存量資產的化解;二是新發產品和新增資產要嚴格滿足資管新規要求,減少二次整改壓力;三是要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

  打造多元化產品佈局

  距離2019年5月20日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准開業已接近兩年,各理財子公司產品發行情況如何、接下來產品發行有哪些看點,也備受市場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梳理發現,截至2021年3月28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登記的理財產品共計3896只。

  就投資性質來看,當前理財子公司主要發行的產品包括固定收益類、權益類、混合類三種類型。目前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據主要份額,該類型共發行了3087只產品,佔比總髮行數量近八成;配置部分權益類資產的混合類理財產品也逐漸增多,達到801只;權益類產品僅有8只發行,其中光大理財發行了3只,招銀理財發行了2只,工銀理財、信銀理財、華夏理財均發行了1只純權益類產品。

  伴隨着國內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承壓,股市行情回暖,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在加大權益類產品的佈局力度。有銀行業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理財子公司仍然會加大大類資產配置的力度,權益市場無疑是重要的選擇方向。當然,最終投資的力度還是看權益市場的表現。

  同時,在多元化產品佈局上,部分理財子公司也着力打造全產品線、特色化的產品種類,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資產增值服務。

  光大銀行在年報中提及,2020年,光大理財傾力打造“七彩陽光”產品體系,發行養老客羣、薪資管理、兒童成長、衞生安全、ESG等主題理財,推出股票直投、股票指數、黃金掛鈎、1分錢起購等特色化產品,同時加大權益佈局,陽光紅衞生安全、紅利增強、ESG精選等權益產品表現良好。

  工商銀行在年報中提到,工銀理財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和產品佈局,推動非現金、混合類、中長期限產品佔比穩步提升。持續鞏固固定收益、項目類投資核心優勢,積極培育多資產、權益、量化、跨境投資能力,推動產品淨值整體穩定增長。

  談及理財子公司2021年的產品佈局以及推進情況,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劉輝在該行2020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關於理財子公司今年的產品佈局,招銀理財定位是全產品線、全能型的資管機構。從招銀理財現有的客羣結構和招行的零售渠道本質特質來看,公司以現金管理類的產品作為重要的主打產品;第二個大的品類是銀行傳統優勢的“固收+”和多資產產品;還有一個正在探索的是和招行零售渠道合作的定製化產品,結合招行零售客户的畫像,按照客羣分類打造,例如今年很重要的目標佈局就是養老產品;另外,還有另類產品、跨境產品、對沖FOF、被動投資、權益產品等,這些都將作為未來戰略性佈局安排,目前全產品線推進的情況比較好。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馬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6 字。

轉載請註明: 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交卷:吸金誰最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