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僑青:練“內功”謀發展 揚優勢促開放

中新社合肥6月26日電 題:在皖僑青:練“內功”謀發展 揚優勢促開放

中新社記者 張強 趙強

“回國創業是最正確的選擇!”回憶創業艱難歷程,新加坡華僑張心鳳感慨道。

張心鳳,安徽亳州人,安徽純源鍍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年前往新加坡工作、深造。2014年底,本着科技報國初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上過學的經歷,張心鳳從新加坡隻身來到合肥創業。

張心鳳説,公司從創業最初期兩個人,增加到目前150多人;從幾度瀕臨破產,到目前營收翻番增長……

創業初,張心鳳並沒有選擇馬上經營生產,而是繼續修煉“內功”,埋頭搞科研。而這導致2019年之前,他的公司一直在“砸錢”,賬户上好幾次只剩幾百元人民幣,張心鳳把能借到的錢都借完了,好在關鍵時刻合肥市政府拉了他一把。“唯一值得開心的是沒有拖欠員工一次工資。老婆孩子都在新加坡,當時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會偷偷地哭。但是,我對自己的核心技術有信心。”

張心鳳的公司屬於科技實業公司,主攻高端裝備和新材料行業,從事真空納米鍍膜設備的設計研發、加工製造、銷售、售後服務和鍍膜生產服務。

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項專利設備入選《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截至目前,已取得30多項專利。其中,核心技術純離子鍍膜技術填補了中國技術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

張心鳳介紹,中國被卡脖子的技術多數集中在高端裝備和新材料這兩項。“我們的鍍膜技術就是在不改變產品原規格的基礎上,為其鍍上一層膜。根據不同的產品需求,鍍不同的膜。膜可以改變原產品的物理、化學等屬性,應用很廣。”

談及未來,張心鳳表示會堅守科技報國的初心,繼續進行科技研發,為家鄉、為祖國做點事。

同樣從新加坡回到合肥創業的江大白是中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該公司是一家以人機交互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擁有100餘項國內、國際知識產權。

江大白公司第一個機遇是在台灣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合肥後,它在對工業互聯網的運用上,和中用科技的想法一致。憑藉該項目,中用科技在安徽高端製造業建立行業聲譽。

江大白介紹,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中用科技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殺手鐧。“我們的‘超級管家’讓工廠變得越來越聰明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移動式智能測温與環境監控系統解決方案”令中用科技入選中國國家發改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名單。江大白認為,此次疫情將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正是利用工業互聯網提升傳統制造業的最好時機。

詹敬博是名“僑二代”,自小在國外長大,他和他父親在匈牙利收購一個產業園,欲將其打造成中國對外交流合作的窗口。詹敬博説:“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安徽自貿區不斷建設,安徽對外開放水平將越來越高。我現在工作的重點就是在安徽尋找合作機會,幫助安徽企業‘走出去’。”

詹敬博介紹,如今新僑的學歷會更高一些,他們對新興經濟更感興趣,在促進中外交流方面有更好的資源和優勢。“隨着中國的不斷強大,我們海外新僑愈加自信,努力為祖國的建設獻力。”

據不完全統計,安徽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約50萬人,歸僑僑眷和港澳同胞眷屬約100萬人;現有僑資企業1萬多家,投資總額佔該省外資60%左右。(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5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皖僑青:練“內功”謀發展 揚優勢促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