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銀行信貸業務違規嚴重 銀保監會密集處罰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財經

  本報記者郝亞娟張榮旺上海報道

  連日來,銀保監會各地監管局密集發佈罰單。從處罰事由來看,信貸管控不審慎成為銀行受罰的“重災區”。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亦是金融審慎監管的重點。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指出,信貸管理不規範會導致對借款人的各項風險無法有效把握,例如因不能及時瞭解借款人的財務情況導致資金被借款人挪用等,從而引發信用風險。同時,內部管理不嚴格,也容易引發操作風險。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多位銀行人士瞭解到,信貸風險屢屢“冒頭”,與銀行的貸後管理意願不強、貸後管理成本高不無關係。某股份行廣州分行人士直言:“銀行如果對每筆貸款的貸前、中、後都嚴格審查,就會影響放貸規模,這是很矛盾的,甚至有些銀行員工夥同企業主‘作弊’以獲得貸款。”

  劍指信貸管理不審慎

  信貸資金管理一直以來是監管關注的重點,處罰事由不限於信貸管理不規範、貸款發放不審慎等。

  近日,結合信貸管理專項檢查,各地銀保監局連續發佈處罰公告。

  10月27日,銀保監會寧波銀保監局披露26張罰單,涉及10家銀行及相關負責人合計被罰1215萬元,貸款資金用途管控不到位、違規發放項目貸款成為此番處罰中頻繁出現的問題。

  其中,寧波通商銀行因未落實監管意見、關聯交易未按監管要求進行審批、員工行為管控薄弱、違規發放項目貸款、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和期貨市場、貸款資金用途管控不嚴、銀行承兑匯票業務保證金來源不合規、通過不正當方式吸收存款並導致流動性指標失真、虛增存貸款和變相提高“三農”融資成本等,合計罰款人民幣360萬元。

  10月28日,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公佈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浙江富陽農村商業銀行被罰175萬元,原因包括:股權管理不到位,未審查發現新入股的投資人及其關聯方實際持股比例超過5%;信貸業務管控嚴重不審慎;信貸業務管控嚴重不審慎,貸款形成大額損失;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

  事實上,信貸資金管理一直以來是監管關注的重點,處罰事由不限於貸款用途不真實、貸款支付管理不合規、信貸管理不規範、貸款資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貸款發放不審慎等。

  “貸款資金被借款人挪用,一方面是銀行對於資金用途管理不嚴格,沒有有效瞭解借款人貸款目的。另一方面,是借款人有意隱瞞或者採用欺騙手段獲取貸款。”婁飛鵬告訴記者。

  浙江錢塘江金融研修院特邀研究員李庚南向記者分析,信貸風險的形成多半可以追溯到管理的不規範。信貸管理不同環節、不同部門的不規範將形成不同的信貸風險源。

  李庚南指出,在貸前調查環節,如果調查不到位,掌握的客户資信情況不充分、不完整、不真實,可能在貸款之初就埋下風險的隱患。這方面的風險,可能是客户資信本身有問題、誠信度差導致最後的賴賬風險。也可能是對客户生產經營情況缺乏瞭解,客户缺乏真實的還款能力與來源,最終導致客户無力還款。還可能是對客户借款真實用途瞭解不實,最終導致貸款被挪用。

  “在貸款發放階段,可能由於對貸款條件把控不嚴,沒有嚴格按照信貸審批流程進行審核,包括對抵押擔保的審核不到位,導致缺乏資質的客户獲得貸款。亦可能在貸款出現風險後出現抵押擔保虛置、脱保等風險;還可能由於內部制衡機制不到位,出現冒名、借名貸款等道德風險。”李庚南進一步分析。

  “而在貸後跟蹤環節,由於貸後調查不到位,可能出現貸款用途被違規挪用於入房地產和股市等,導致最終貸款出現風險;也可能由於對借款企業及擔保人的財務狀況惡化等情況未能及時報告、採取措施,導致風險未能及時控制甚至被放大。”李庚南如是説。

  貸後管理待調整

  一般來講,客户貸款到賬後,銀行的後台技術部門會實時監測,不過這一監控仍存疏漏。

  事實上,貸後監控成本高、積極性不足是銀行貸後管理工作存在的難點之一。某銀行對公客户經理向記者坦言,銀行畢竟是追求貸款規模的,如果對貸款限制太多,就會影響放貸規模。

  李庚南亦指出,除了在各信貸環節把控不嚴外,現實存在的交易活動類型,比如小微企業的交易,使得資金用途跟蹤困難,特別是對提現後資金去向更是難以跟蹤。此外,也存在客户經理在考核壓力下盲目拓展業務、有意放鬆對用途把控的情況。

  一般來講,客户貸款到賬後,銀行的後台技術部門會實時監測,不過這一監控仍存疏漏。某國有大行合規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貸款資金挪用一直是銀行嚴禁的,但是大型企業會通過資金歸集的方式掩蓋資金用途,銀行監控起來確實存在難度。”

  前述受訪某股份行廣東分行人士還提及,銀行對於信用型的小微企業貸款的貸後管理,也存在一定難度,客户經理精力有限,只能通過大數據進行監測,落實起來比較困難。

  而在零售消費類貸款方面,銀行對貸款資金用途的審核則趨嚴,在流程上會關注貸款資金用途。如在放貸以及簽約審核時,明確強調貸款使用禁止事項,客户需要提供消費證明等。銀行方面也會對已發放的貸款進行自查。

  某國有行信用卡中心行研經理表示:“目前,只能要求大額消費貸用户提供消費憑證來證明借貸資金的真實用途。對於個人經營貸,一般通過委託支付(資金直接給供應商)來規避資金流入股市。”

  談到如何加強信貸風險管理,交通銀行(601328.SH)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建議,銀行可從兩方面操作。一方面是在積累的大數據基礎上,提升優質客户的識別能力以及通過科技賦能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銀行要提前做好風險預警,對重點行業保持關注。

  在北京中治研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叢勇看來,銀行的風險管理機制需加強三道防線。即全面深入地履行相應職責;充分解讀監管政策要求,緊跟行業最佳實踐;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同時根據不同的客户分類,制定客户標籤,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金融科技的行業優秀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及時獲取客户的最新資產信息、經營信息等,有效約束信貸管理風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