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夢婷
編輯 / 孫月
(圖源/視覺中國)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招商證券在收到深圳證監局警示函僅3天之後,又收到了來自證監會的立案通知。
8月12日,招商證券發佈公告稱,因2014年在開展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現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安科”)獨立財務顧問業務工作期間未勤勉盡責,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
而此前的8月9日,深圳證監局對招商證券投行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下發了警示函。據《財經天下》週刊統計發現,今年年內,招商證券及相關責任人已經領到了6張罰單。
除此之外,招商證券IPO承銷項目的排名下滑,僅8月份就有兩個項目被撤單。而且,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招商證券高管“離職潮”不斷,在2021年報中披露的12名高管人員中,當前僅有4位在職。高管們的密集出走,也引發了外界對招商證券的更多質疑。
截至8月17日,招商證券A股報13.58元/股,總市值1180.99億元;較近一年來的最高市值1734.96億元,553.97億的市值已經灰飛煙滅。
作為一家已經成立近30年的老牌券商,招商證券到底怎麼了?
案發8年前的項目
一場8年前的陳年舊案,將招商證券再次拉入了輿論的“漩渦”。
8月12日,招商證券稱,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事關8年前中安科收購造假案。
2014年,中安科通過向深圳市中恆匯志投資有限公司發行3.96億股股份,以此購買其持有的中安消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安消技術”)100%股權,併發行1.21億股股份募集10億元的配套資金。2015年1月23日,中安科新增股份完成登記,資產重組完成。
然而,在此次重組案件中,中安消技術將難以繼續履行的項目計入盈利預測的報告中,導致中安消技術評估值嚴重虛增,此外,中安消技術還虛增2013年營收5515萬元。
2019年,證監會除了對涉及中安消造假案的相關人員作出處罰,同時也啓動了對投資者的賠償工作,擔任財務顧問的招商證券需在投資者損失的25%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該案件成為“2019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之一,證監會特別指出,對於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中的舞弊行為,上市公司重組參與各方、中介機構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業界看來,此次招商證券之所以因8年前的項目被立案,離不開當前監管的愈發嚴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隨着註冊制改革的實施,當前券商行業處於嚴監管狀態,中國是新興市場,相應的制度建設也應該跟上去。證券公司如果有遺留問題,需要接受處罰整改。”
“註冊制之後,投行的執業質量整體上應該是提高了,出問題的可能多半是以前的存量。此次招商證券被立案的話,可能處罰會比較嚴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合規人員向《財經天下》週刊分析説。
招商證券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公司正在配合證監會的調查,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正常。
投行業務下滑,內控存漏洞
實際上,招商證券的投行業務近日集中“爆雷”。
在此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三天之前,也就是8月9日,招商證券收到了來自深圳證監局的警示函。警示函顯示,招商證券在債承業務及資產證券化業務中未充分調查;在保薦業務上對發行人的收入確認、核心技術、研發費用等盡職調查也不充分,直指招商證券在多項投行業務方面存在合規隱患。
(圖源/深圳證監局)
而8月12日的立案調查,更會對招商證券的投行業務雪上加霜。
僅今年8月以來,招商證券就已有兩單IPO項目折戟。據深交所官網,由招商證券保薦的創業板項目四川英創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素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在8月3日撤回了申報材料。
Wind數據顯示,目前招商證券IPO項目32家,募資金額278.9億元(不計算東莞銀行)。其中,深圳主板10家,科創板5家,創業板14家,北交所3家。
14家創業板項目中,當前僅有深圳市朗坤環境集團於2022年8月10日審核獲得通過;長城信息等6家處於“已問詢”狀態,還有一家因資產評估機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被中止審核。
談及對招商證券當前IPO項目的影響,一位上海的投行從業人員向《財經天下》週刊透露,“當前處罰書還沒有出來,所以對招商證券當前現有的IPO項目影響如何並不知道。如果處罰沒有禁止業務,對招商證券當前IPO項目不太會有影響,但是對未來攬業務會受影響。”
在IPO承銷項目方面,招商證券的排名已經有所下滑。Wind數據顯示,招商證券年內的承銷金額、家數分別為96.79億元、5家,前者位次同比仍維持在第7名,後者卻已從第8名滑落至第10名。
除了投行業務下滑,今年招商證券的的交易系統還發生了業內罕見的兩次宕機事故。
3月14日,招商證券的交易系統發生宕機,造成近50萬名客户的交易受到影響。故障原因為,招商證券集中交易系統於3月11日在上線新功能時,未對程序變更進行充分的迴歸和性能測試,未發現系統存在嚴重性能問題導致。
2022年4月,深圳證監局對招商證券採取了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並要求其於3個月內完成整改;5月和6月份,上交所、深交所緊隨其後分別對其發出警示函。
然而,5月16日,招商證券的交易系統再次發生宕機,“招商證券崩了”也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不少投資者反映PC端和App端均無法登陸。
這件事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事故的問責單位直接升級為證監會。6月23日,證監會表示,在5月16日的網絡安全事件中,招商證券存在系統設計與升級變更未經充分論證和測試,升級回退方案不完備等問題,反映出公司內部管理存在漏洞、權責分配機制不完善。證監會對其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要求其全面整改並進行內部責任追究。
高管密集出走
當前,招商證券還遭遇了業內罕見的高管“離職潮”。
“離職潮”起源於2021年10月7日,時任招商證券執行董事、總裁、首席信息官的熊劍濤辭職。當時,招商證券給出的辭職理由是,熊劍濤決定專注於個人其他事務,總裁職務由董事長霍達代行。
但自此之後,招商證券高管們紛紛離職。
2021年11月、12月,招商證券副總裁鄧曉力、吳光焰分別辭職。2022年以來,副總裁張慶於5月13日因個人身體原因離職,7月4日,副總裁李宗軍因年齡原因辭職。2021年報披露的7名副總裁中,當前僅剩兩名。
資料顯示,張慶於1998年3月至2017年11月任職於中國證監會,在2021年3月進入招商證券,任職僅僅一年有餘,便遞交了辭呈;而李宗軍在離職前,擔任招商局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同時也是招商期貨的董事長負責人。
在招商證券2021年報高管一欄中,12名高管中,目前已經有8名離任。
(圖源/招商證券2021年報)
“招商證券諸多高管的離職,可能會造成很多業務的停滯。”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
而在今年8月8日,深圳證監局公佈的2022年二季度證券基金期貨糾紛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在涉及證券經營機構的問題中,招商證券投訴量居首,達到了275件,佔證券經營機構總投訴量的45%。投訴問題主要包括系統、客户服務、規範經營、開銷轉户等。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招商證券業績也已經亮起了紅燈。其營收為36.96億元,同比下滑38.01%,淨利潤也下滑了42.99%至14.90億元。
業績下滑、高管離職、違規受罰,招商證券何時能走出“多事之秋”,業界也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