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圖源:攝圖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琦觀(ID: cjqiguan),作者財經琦觀,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新能源板塊企穩後,A股迫切追問着下一個是誰?

8月29日,字節跳動50億元收購虛擬現實公司北京小鳥看看科技,讓VR再次照進人們視野。

同一時期,歌爾股份發佈半年報並收穫了近期的第一個漲停板。

財報顯示,上半年VR虛擬現實產品出貨量快速增長。

經過幾天的發酵,9月8日,元宇宙概念在A股正式引爆,歌爾股份尾盤暴力拉昇漲停,多個相關概念股相繼漲停。

整個遊戲板塊也結束了此前頹勢,高度活躍,大量高位站崗股民“收復失地”,互道恭喜。

什麼是元宇宙?撐不撐得住?概念能熱多久?要不要追高?

問題多,問題散,關聯弱。

基於這樣的特性,我們將再次採取“Q&A;”的方式來成文。

Q:什麼是元宇宙?

A:媒體統一口徑是這樣的。

言必稱美國科幻小説家尼奧·斯蒂文森的作品《雪崩》。

沒辦法,因為“Metaverse”這個詞是人家為了寫小説生造的。

額外説一句,隨着新概念新事物的不斷湧現,英文中差不多每一年都有新詞被創造出來,而中文則一般通過漢字組合的方式來實現命名。

來看尼奧老師的造詞思路。

“Metaverse”的前綴meta,一般是出現在學術或技術類文檔中多一些,一般被譯作“元”、“超越”,比如metadata元數據,metachemistry 超級化學之類的。

那怎麼理解呢?

比如説,造冰箱的機器是機器,那麼生產造冰箱的機器就是meta機器。咱倆打拳皇是PK,你輸急眼了打了我一拳,這個就是metaPK。

類似於一種套娃的感覺。

詞根verse就比較好理解了,宇宙的英文是universe,不多説。

小説中,“Metaverse”是一種虛擬現實實現之後,再往後的下一個互聯網新形態。

所有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在“Metaverse”裏都有一個網絡分身,大家在那裏也可以彼此連接,交互生活。

Q:元宇宙是怎麼火的?

A:2021年3月,Roblox登陸紐交所上市。

“Metaverse”被創造出來29年後,第一次被寫進了IPO招股書裏。

這是一家連續虧損了十三個季度的沙盒類遊戲公司,但在“元宇宙”概念的光環下,該公司首日登陸就暴漲了54%,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估值漲了十倍。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在該企業的帶動下,整個全球資本圈,其中尤其以國內創投和美股二級市場為代表,都紛紛開啓了對元宇宙的熱捧。

就國外市場氛圍來看,該概念已經逐步迴歸到平淡。

總體來看,但相比於概念誕生之前,核心股依然有小幅上漲,説明市場對該概念有一定的認同。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但其他“搭便車”類股票已被基本甩下,説明市場對元宇宙的覆蓋範圍,長期來看趨於保守。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Q:元宇宙概念是不是真的?

A:我相信元宇宙的趨勢,我也相信這一概念所描繪的藍圖。我不認為這是新瓶裝舊酒,更不同意這是資本為了獲利生生造出來的概念包裝。

元宇宙一定是真的,但AI伴侶,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無人駕駛,生物醫藥與壽命延長這些概念也都是真的。

與“探討真假”相比,更關鍵是要看它當下所處的現實階段——是不是真的在投資節點?是不是真的能很快反映到財務報表或者説用户規模上?是不是真的處在商業落地的爆發前夜?

根據原教旨主義,追溯至小説家的設定中,元宇宙就是“虛擬現實+互聯網”,並且排名有先後。

其中,虛擬現實的高度發達是基本前提,在這一硬件基礎上再進行萬維網式的站點聯結,最終達成VR層面的全面互聯互通狀態,即為Metaverse。

在這一視角下,考慮到VR設備的人羣覆蓋率,Metaverse的基礎條件還遠未達成,至於生態層面的佈局,更是鏡花水月。

再來看另一個相對流行的概念,根據Roblox CEO Baszucki給出的定義,元宇宙有八大特徵,分別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在多篇稿件中我反覆強調,這樣的定義,屬於“把水攪渾”的玩法。

在這一定義下,從QQ到人人網以及過去這些年來出現的諸如魔獸世界、浩方、勁舞團、知乎、抖音、B站、王者榮耀等,它全都可以稱之為元宇宙。

大而全的概念覆蓋方式,會模糊掉本應聚焦的重點。

我個人認為,這八大特徵確實是很有意義,但並不能平行視之。

就實現難度和產品體驗來説,“沉浸感”是遠高於其他七項維度的,更重要的一項標準。

考慮到這一點,遊戲確實是當今商業環境中,距離元宇宙最近的真實業態。

Q:如何看待遊戲與元宇宙的關係?

A:一個人的價值,不會因為其title從“搓澡的”變成“人體表皮污垢學從業者”,就發生什麼本質變化。

但反過來説,一個“醜姑娘”,一個“可愛的醜姑娘”,一個“聰慧有趣且非常可愛的醜姑娘”,隨着對目標對象的認知深入,人們確實也會不斷調整對它的價值判斷。

遊戲本身就被稱為“第九藝術”,“創造一個世界”的説法,也一直都包含在策劃的自我認知當中。

如此説來,元宇宙本就是遊戲的題中之義。

這一點並不是今年三月份才決定的,而是在二十年前的仙劍,三十年前的超級瑪麗,四十年前的吃豆人誕生之際,就已經藴含其中了。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長期跟蹤A股遊戲板塊的研究者應該都知道,過去十多年在這個行業裏,好好做遊戲的少,畫大餅的多。

“我就是新時代的迪士尼”;

“IP化運作,線上線下聯動”;

“築造IP宇宙,橫跨整個大文娛市場”;

諸如此類的論調,幾乎在每一家遊戲公司的對外宣傳中都可以看到。

因此也不難理解,元宇宙這一概念的爆發,對他們來説到底有多麼重要。

但事實上,米哈遊不上市,莉莉絲也不上市,做的好的遊戲公司從來都不差錢。

因此弔詭的一幕出現了:真正有能力構建元宇宙的企業,滿腦子想的都是圖形細節,是不是穿模了?如何平衡前沿引擎技術和大眾顯卡承受能力?動作反應是貼近肌肉原理多一些還是規則設置多一些?關卡穩定性和平衡性問題?屏幕抖動震撼性與動態模糊帶來的眩暈感怎麼處理?

越新越牛逼,越新越失控,兩難處境下,怎麼賭?敢不敢賭?

而換皮頁遊,砍一刀999的所謂的遊戲公司們,則叫嚷着“元宇宙”,“IP賦能”,“迪士尼”等令人神往的大詞。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總而言之,我想表達的是,遊戲就是遊戲。

概念是不需要蹭的,或者説,元宇宙這個概念,本身就在遊戲的內涵之中。

重要的是,遊戲做的好,元宇宙自然就是你的囊中之物。

遊戲做的不行,不管頂着什麼title,到最後你也就是個搓澡的。

Q: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少廢話了,就説買不買吧?

A:長期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從來不薦股,甚至板塊也很少推薦,稿件內容也是以認知探討為主。

一方面,股票市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事,今天的薦股明天可能就沒用了,後天就成了“害人”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作為文字工作者,我還是希望自己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長期性”,認知才是一切的基座。

因此,我可以給大家彙報一下最近的操作情況,僅供參考,絕不構成投資建議。

遊戲股是“精神鴉片”時開始入的,當時有撰稿發文。

後續《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砸出大坑後,又補了一次倉,總體佈局比較分散,9月8日全部清倉,平均盈利約25%。

歌爾股份是8月初入的,中間幾次漲停後沒有操作,9月8日漲停後清倉,盈利37%。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關於遊戲股的認知操作,我在之前的稿件裏已經有詳細彙報,不展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4 字。

轉載請註明: 快問快答:元宇宙到底行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