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慾望同比降14%!董責險增長空間受限?

上市公司董責險投保熱潮放緩。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不同於往年擬投保數量一路看漲,截至11月4日,A股上市公司發佈購買董責險計劃的數量雖然達269家,但較去年同期的312家同比下滑14%。董責險投保熱情開始走“下坡路”的同時,其仍存在市場接受度不足、產品不夠豐富和完善等諸多發展制約因素。

購買慾望同比降14%!董責險增長空間受限?

今年以來董責險投保意願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的原因有哪些?董責險要想持久擴圈,進一步增加投保覆蓋面,保險公司如何針對市場發展痛點再發力?

投保熱情回落

董責險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的全稱,是以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及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一種職業責任保險。

董責險的市場滲透程度逐漸加深成為一大趨勢,不過,從今年以來的投保意願來看,董責險投保熱情同比有所回落。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1月4日,已有269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購買董責險的計劃,這一數量雖然已經超過2020年、2021年全年,但與去年同期的312家相比,數量同比下滑14%。

其實,董責險購買熱情降温早在年初便釋放了信號。記者此前梳理發現,截至4月末,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計劃的相關公告數量較2022年同期並未出現明顯增長。

不同於今年以來的購買慾望有所“止步”,2021年、2022年的董責險投保熱情逐年高漲,2021年計劃投保公司數量甚至是前一年的兩倍之多。《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共有337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購買董責險的公告信息,投保公司數量同比上升36%。而2021年投保公司為248家、2020年為119家。

加購董責險有何動機?“為進一步完善公司風險管理體系,促進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充分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降低公司治理和運營風險。”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相關公告中表明意圖。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保額大多集中在5000萬-1億元。擬支出保費根據保障額度和保障範圍的不同,一般計劃最高不超過200萬元,最低不少於5萬元。順豐控股投保“預算”較高,該公司擬為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購買的責任保險保險費總額約200萬元/年(具體以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的數額為準),責任限額約7.5億元(具體以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的數額為準)。

成本因素或為主因

進入國內市場後遭遇“水土不服”、投保率相對較低曾是董責險的一大標籤。隨着康美藥業等重大案件的司法實踐以及註冊制全面推行,中國資本市場整體訴訟風險有所提高。

從董責險的特徵來看,其不僅可以使董監高人員免去後顧之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及高管的抗風險能力,在社會責任層面,董責險更有助於證券民事訴訟案件快速和解,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等。

董責險的公司治理作用日益凸顯,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成為新風潮。

那麼,被視為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助推器的董責險,緣何今年以來投保熱情有所回落?在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律師王民看來,首先,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選擇暫時不購買董責險。其次,去年購買董責險企業數量較多主要是受康美藥業案的影響,隨着市場對於證券訴訟風險上升的反應逐步消化,企業投保董責險的積極性有所降低。再者,可能是由於一些企業對董責險的理解和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董責險的重要性。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也表示,今年以來董責險投保意願之所以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一方面是由於監管環境變動,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對購買董責險的效益產生了新的考量;另一方面,保險公司提供的董責險產品在價格、覆蓋範圍等方面未能完全滿足上市公司的需求,從而導致投保意願的下降。此外,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競爭態勢的調整等因素也可能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投保決策。

那麼,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積極性降低,是否説明董責險投保熱情已行至降温分水嶺?

朱克力表示,從今年以來的相關數據來看,確實表明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積極性有所降低,並且預計今年全年的投保意願可能會低於去年。不過,當前的擬投保數量同比回落這一趨勢是否為全年的預演,尚不能蓋棺定論。朱克力也表示,還需要根據後續的數據觀察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考慮到投保行為的波動性以及其他因素,現在作出全年預測可能還為時過早。

保險公司待推產品、抓宣傳

當前,董責險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加大。比如,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鼓勵上市公司為獨立董事投保董事責任保險,支持保險公司開展符合上市公司需求的相關責任保險業務,降低獨立董事正常履職的風險”。

不過,董責險發展過程中,仍有諸多制約因素。王民表示,其中包括市場接受度不足等。具體而言,雖然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關注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但對於董責險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仍需進一步提高。保險產品不夠豐富和完善。

“‘買了保險沒出事覺得虧’這一認識在多數人心裏仍根深蒂固,市場有待正確看待董責險的功能作用。”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也表示,與資本市場成熟的美歐國家相比,國內保險觀念理念還不深、保險覆蓋面還不廣、供需適配性還不強。

因此,在朱克力看來,董責險要想持久擴圈,進一步增加投保覆蓋面,從保險公司層面來看,離不開幾大關鍵性因素驅動。比如,在產品創新方面,保險公司需要不斷優化董責險產品,以適應上市公司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包括在保險責任、賠付機制、定價策略等方面進行靈活創新。

“市場教育方面,保險公司應加大對董責險的市場推廣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對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等方式,增進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理解。協同合作方面,保險公司應積極與監管機構、行業協會等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董責險市場健康規範發展。”朱克力補充表示。

除了提高保險產品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加強市場教育和宣傳,王民認為,如果想要進一步普及董責險,還需完善風險評估和定價機制:“保險公司可以加強對於上市公司風險的評估和定價機制的研究,提高保險產品的定價合理性和風險控制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董責險能不能賠、怎麼賠需要上市公司多加關注。即使有董責險“傍身”,也不一定就能高枕無憂等待獲賠。因為故意行為或違法犯罪行為在董責險的免賠情況之列,其只對相關人員的工作疏忽或行為不當“負責”。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4 字。

轉載請註明: 購買慾望同比降14%!董責險增長空間受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