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折扣店率先倒下了。
投資界從天眼查獲悉,折扣店品牌Boom Boom Mart繁榮集市(下稱:繁榮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與供應商的一場合同糾紛訴訟中表示,因業務已停頓,沒有現金流,準備申請破產。
成立於2020年,繁榮集市從上海起家,主打臨期商品,即以大折扣優惠售賣快過期的消費品,短短一年迅速開出超20家門店。2021年初,繁榮集市還曾官宣了一筆融資。然而成立不到兩年時間,繁榮集市經歷短暫風光後極速隕落,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隨着新消費投資集體放緩,曾被VC追捧的臨期商品賽道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2020疫情初期商品滯銷,帶火了第一波臨時商品連鎖店,這裏甚至跑出估值15億美金的獨角獸,一眾知名VC都擠滿了賽道。如今喧囂散去,折扣店的淘汰賽打響了,繁榮集市的倒下也許只是一個開始。
主打臨期商品,一舉融資兩輪
現在面臨破產了
繁榮集市的誕生始於一個偶然。
2020年初,疫情來得猝不及防。零售行業遭受重創,繁榮集市創始人範智峯的公司大批量裁員,裁到最後只剩6個人,這時,做線上尾貨批發生意的顧曉健同樣遭遇裁員。於是,顧曉健與範智峯合計,索性將尾貨拋售清倉,各自解散兩個團隊。
範智峯把便利店的貨架撤下來,改造成有着街邊折扣店氛圍的堆頭,又在私域羣裏發起清倉預告,打算把尾貨一次性便宜甩賣。沒想到,便宜的折扣品牌大受歡迎,營業第二天門店外就排起200多人的長隊。
不出兩日,門店的日營業額就過了10萬,兩人忙得不可開交。疫情期間找不到人手,範智峯拉上全家來店裏幫忙,甚至連丈母孃都叫了過來。這樣的“盛況”持續了10多天,原本計劃解散的兩個團隊奇蹟般活了下來,也正是在這時,範智峯和顧曉健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主打臨期食品折扣店的“好特賣”誕生。
不久後,範智峯依託於這一模式,在2020年8月份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繁榮集市Boom Boom Mart。
(圖片來源:小紅書視頻截圖)
在創業前,範智峯職業經歷豐富。從公開資料看,2010年,範智峯從同濟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第一份工作進入了汽車美容行業。此後的十多年間,範智峯分別任職於美車堂、東方匯等五家不同的公司,接觸過汽車、物流、電商零售和供應鏈、O2O運營等行業。
不同行業的任職經歷讓範智峯擁有更敏鋭的嗅覺。繁榮集市採取加盟模式,消費者定位為15-35歲女性。門店將折扣與“國潮”結合,極具二次元風格,因此成為網紅打卡點,迅速吸引了大批顧客。而繁榮集市的營銷開支也十分高昂,範智峯透露,基本上一家店每月有4萬元左右的營銷費用。
2021年3月,繁榮集市官宣了第一筆融資,來自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的挑戰者資本,融資金額達數千萬人民幣。此外,未官宣的融資還有創立之初,以沫資本投了天使輪。
唐彬森為繁榮集市帶來的不止資金,還有與元氣森林的長期合作。此外,繁榮集市還與活力28、奶酪博士、好望水、王小滷、拉麪説、食族人、王飽飽、食驗室等不少網紅消費品達成合作。
融資與大牌產品的加持讓繁榮集市一時間風頭無兩。成立一年,繁榮集市累計開出20餘家門店,營業額突破1.5億,範智峯計劃在2022年發展60餘家門店,並預計到2023年在全國超過1000家門店。他曾立志,要讓繁榮集市做中國的唐吉坷德。
在2021年11月的招商公告中,繁榮集市甚至還透露了IPO計劃,公告表示,公司上市後將按照3年加盟保證金和一次性貨品保證金的3倍,回購前50家加盟門店。
然而,加盟商們還沒等到上市,繁榮集市就在2021年下半年傳出尋求出售的消息。儘管公司並未承認,但負面消息並沒有停止。
今年3月開始,繁榮集市被各家供應商的官司纏上,所屬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列為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範智峯也被限制消費。目前,繁榮集市公開的司法糾紛已經至少15起,案由多為“買賣合同糾紛”,公司拖欠了多家供應商的貨款。
2022年7月,一則關於“買賣合同”的一審判決書中,被告方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因業務已經停頓,沒有現金流,被告準備申請破產”。兩年不到,繁榮集市即將走完它短暫的一生。
年輕人“薅”出一個萬億市場
這是一個迅速興起,又迅速沉默的消費賽道。
範智峯創立繁榮集市的2020年,正是折扣店品牌爆發的一年。此後,愛折扣、小象生活、嗨特購、奧特樂等無數品牌雨後春筍般冒出,在短短兩年間,折扣店迅速擴張,這也正是VC/PE大舉進入的兩年。
2020年6月,剛創立不久的好特賣就拿下了金沙江創投、雲九資本、日出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是顧曉健與範智峯聯手創立的品牌,二人創立好特賣之前,品牌的前身面向B端,是專門運營臨期食品批發零售的“推推購”。
同樣是從尾貨甩賣中獲得靈感,好特賣走了一條與繁榮集市不同的道路,做硬折扣店。目前,好特賣已經與旺旺、費列羅、漢高等200餘個品牌建立尾貨合作關係,並拿下了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五源資本、金沙江創投等頭部機構。
2022年2月,更加下沉的新型硬折扣連鎖“奧特樂”獲得由創新工場領投、無界資本跟投的近億人民幣A輪融資,奧特樂將成都作為大本營,選址多為二三線城市的購物中心。此前,這家公司已經連續獲得聯想創投獨家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和天使+輪融資。
此外,還有折扣牛、愛折扣、嗨購貓、叁省貨倉等不少折扣品牌均在成立或轉型一年前後拿下融資,投資方不乏紅杉中國、梅花創投、鐘鼎資本等知名機構。不難發現,這些折扣店都成立於2020年與2021年前後,融資也都集中在2021年到2022年前半年。
這段時間裏,新冠疫情使得各大品牌滯銷嚴重,不少臨期產品無法再被送上貨架,折扣店在此時迎來了爆發性增長。簡單地説,疫情帶火了臨期食品,而臨期食品又帶火了折扣店。
臨期食品,顧名思義就是瀕臨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產品。臨期食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市場產能過剩導致的庫存積壓。2010年以前,臨期食品只通過小賣店進行小規模的銷售,後來隨着行業規模的擴大逐漸發展出直營店模式,後疫情時代,臨期食品迎來了爆發。
而在消費端,一系列裁員、降薪事件使得年輕人的消費意願趨於保守,薅大牌臨期產品的“羊毛”,既能夠用少量的錢買來奢侈感,又滿足了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因此,折扣店迅速積累了大量的年輕消費者。除了折扣店裏常銷售的臨期食品外,大牌化妝品小樣、零食邊角料同樣受到年輕人熱捧。
投資人注意到年輕人的消費變化。上海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臨期食品的市場規模已經快速增長至31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401億元。而從整體來看,2021年,我國折扣零售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62萬億元。
這門生意同樣吸引了互聯網零售巨頭。2021年10月,盒馬鮮生悄悄在上海開了一家生鮮奧萊店,產品多為生鮮易耗品或臨期食品;3個月後,蘇寧首家折扣超市在馬鞍山開業,宣佈將往江浙滬蔓延,並計劃在2022年開出100家門店。
狂熱一直持續到今年前半年。2022年5月,來自成都的鄰食魔琺獲得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鄰食魔琺創立於2021年,創始人馮輝曾是原永輝雲創戰略合夥人,有多年連鎖經營管理的經驗。成立僅兩個月,鄰食魔琺就在四川成都開出了近10家門店,目前單店SKU達1000-1500。
此外,2022年6月,來自於江蘇的新型折扣商“小象生活”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弘勵創投、青松基金、喜大資本;同月,險峯K2VC、starVC、高榕資本、天使投資人王剛、藍圖創投投了又一新興品牌“嗨特購”的Pre-A輪融資。
然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個月後,好特賣被曝因銷售過期巧克力被罰7000元,一時間臨期食品的品控問題站上風口浪尖。食品變質、包裝破損、山寨產品,或一些從未見過的品牌被擺上貨架,產品“價廉”物卻不美,反轉立即上演。
與此同時,折扣連鎖店在短時間內暴增,在大量宣傳促銷下,因疫情而壓滯的臨期尾貨很快面臨告罄。當需求大於供給,開在風口上折扣店無法像此前一樣拿到低價貨源,供應端成了最不確定的因素。
當狂熱褪去,總有人會停下來冷靜思考,臨期折扣這一商業模式也受到了部分創業者和投資人的質疑。
VC收緊錢袋子
新消費淘汰賽開始了
這是一門長久生意嗎?
“臨期食品這個行業早在一年前就不存在了,怎麼到現在還有人要進入呢?真是人傻錢多啊。”今年年初,曾從事臨期食品創業的老炮婁春彬在其抖音號上連發多條短視頻,用自己的創業血淚史“科普”起了臨期食品行業,併發出了如上感嘆。
用他的話來説,2019年以前的臨期食品行業還是很賺錢的,但現在入局者這麼多,最大的難題就是貨源沒了,毛利也是非常低。曾想加盟臨期折扣店的創業者王攀在實地考察後被勸退了:“去年夏天在天津廊坊轉了一圈,發現臨期食品基本都是網紅食品的山寨雜牌,感覺不靠譜。”
投資人也保持觀望態度。長三角一家PE機構的消費投資人李星透露,2020年賽道開始火熱之時,他也曾調研過不少臨期食品店的項目,但最終都沒有出手,“我實在沒看懂臨期店為什麼火,零售生意要做起來並不容易,更別説尾貨零售了,行業供應鏈本來就不穩定,同時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合規問題。”
目睹一家家折扣店關門、撤退,消費VC投資人肖昀回憶,前兩年在一次項目投決會上,團隊也曾彙報過某家知名臨期折扣品牌,但該項目最終被否決了,“現在這些折扣品牌拿了資本的錢擴張,把收貨價炒起來,就這樣還不一定能拿到貨,只能賣標品,結果就是個便利店模型。”
而當賽道內的玩家將尾貨零售進行品牌化,並紛紛開放起了加盟,肖昀笑着調侃道:“我聞到了濃濃的韭菜味道。”
但相信的人依然認為這是一門值得做的生意。嗨特購聯合創始人趙蓬在6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曾表示,折扣品牌絕對不是一時的風口行業,而是一個長期可持續的行業。在他看來,這個行業的消費具有年輕性、廣泛性以及潛力性。
放眼全球折扣品牌市場,美國有TJMAX,德國有奧樂齊,日本有堂吉訶德,當新消費的風在中國這片土地吹起,每一個做折扣店的新消費品牌都信心十足地説要打造中國的“TJMAX、奧樂齊、堂吉訶德”。
但非穩定需求的中國折扣江湖,大概率容不下那麼多玩家,一如繁榮集市的結局,新興折扣零售賽道迎來了第一次大洗牌。
這樣的一幕不只發生在折扣零售賽道。如我們所見,當VC/PE勒緊了錢包,新消費的泡沫開始破裂。昔日喧囂不再,那些單店動輒上億元估值的網紅品牌又能撐多久呢?
*文中王攀、李星、肖昀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