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旋
先是因違規安裝“解碼器”問題被315被“點名”,後是宣佈全線鋰電產品漲價,最近,小牛電動車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去年以來股價狂跌不停的小牛,在被點名的一週前,又剛剛發佈其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從營收和銷量來看,小牛電動的業績持續穩定增長。不過財報數據也展示了這個被稱為“兩輪特斯拉”背後,增收不增利的困窘。
從帶着光環出生至今,以智能化為定位的小牛電動闖進巨頭林立的兩輪電動車市場已經近7年。雖然價格高於同行,但小牛還是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一時間收割了很多年輕用户,改變了兩輪電動行業過去的競爭態勢。
然而,在競爭白熱化及行業天花板越來越低的前提下,小牛這樣的電動車玩家所面對的市場形勢變得越來越殘酷,迫切需要講出吸引資本和市場的新故事。
被點名的小牛過得怎麼樣?
剛剛過去的央視“315晚會”中,電動自行車企業違規提供“解碼器”再度被曝光,包括小牛電動、雅迪、新日、綠源、小刀、哈囉、金箭、台鈴等在內的多品牌電動車均被點名。
據央視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品牌的的多個經銷商在售賣電動自行車時均表示可以將限速25公里/小時上調,通過“解碼”將車速提高到每小時35-40公里。此舉違反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 17761-2018,簡稱“新國標”)和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中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超過25公里的要求,給消費者及道路行人帶來安全隱患。
作為被點名的企業之一,港股上市公司小牛電動在3月17日回應稱,“小牛電動嚴格執行國家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標準,嚴禁任何違規行為,為保障用户出行安全,小牛電動第一時間已經展開對全國經銷商網點的專項核查行動。”
在被點名的一週前,小牛電動剛剛發佈其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小牛電動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46.7%;2021年全年收入37.05億元,同比增長51.6%。在銷量層面,第四季度小牛電動銷量達238188輛,同比增長58.30%,兩輪電動車全年總銷量1037914輛同比增長72.5%,實現了2021年年初定下的“超100萬輛目標”。
從營收和銷量來看,小牛電動的業績持續穩定增長。小牛CEO李彥表示,多樣化的產品供應和逐步擴大的銷售網絡是小牛電動保持增長的主要原因。
不過財報數據也展示了這個被稱為“兩輪特斯拉”背後,增收不增利的困窘。根據財報披露,小牛電動第四季度實現淨利潤4764.67萬元,同比下降18.1%,Non-GAAP淨利潤為6020萬元,較上年同期6860萬元的淨利潤同比下降12.2%。
此外,小牛電動該季度的毛利率也有所下降。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為22.6%,而上年同期則為25.2%,下降了2.6個百分點。
增收不增利的困窘讓資本市場對其盈利能力表現出了擔憂。最新財報發佈後,小牛電動當日股價報收於8.68美元/股,跌幅16.86%。315被點名後,小牛電動再次瞬間跳水,最大跌幅一度超2%。隨後幾天,股價開始小幅度反彈上漲,截至3月20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報收於10.380美元美元/股。相較於去年股價最高點53.38美元,小牛電動股價已下挫80.55%,當前總市值僅為7.92億美元。
對於毛利率下跌,小牛電動在財報中解釋主要由材料成本較高和產品結構差異導致。為緩解成本壓力,12日,小牛電動再次發佈公告稱,受上游鋰電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小牛電動將於2022年4月1日對全系鋰電產品零售指導價進行一次上調,上調金額200-1000元不等,具體以屆時發佈為準。消息發出後,小牛股價盤前再次下跌2.7%。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財報的數據也不完全悲觀,目前小牛電動的現金流狀況不錯,流動資產總額接近19億元,去年同期僅有15.5億元。這意味着其接下來仍有相對充足的資金可以用來進行產品研發和新渠道拓展,來實現進一步增長。
除了“智能”,小牛還有什麼新故事?
從帶着光環出生至今,小牛電動闖進巨頭林立的兩輪電動車市場已經近7年。
2015年4月,曾任華為副總裁的“天才少年”李一男成立了小牛電動車。在當時的兩輪電動車市場,傳統車企都在簡單的價格和續航方面競爭追逐。李一男則前瞻性地發現兩輪電動車市場存在智能化、鋰電化升級的機會,決定以科技與智能為主導,對國內市場降維打擊。
在智能化方面,小牛電動可以通過手機App對電動車GPS定位、電量消耗、行駛里程、歷史行駛軌跡、預估里程,做到簡單的人車互動。在供電方面,它拋棄了傳統廠家用的鉛酸電池,選擇了成本更高、充放電性能更好的鋰電池。
憑藉智能高端的定位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小牛電動的第一款車在京東眾籌創造了15天眾籌7200萬元的眾籌神話,同年10月更是取得了單日銷售額破億的好成績。雖然價格高於同行,但小牛還是在激烈競爭中殺出重圍,一時間收割了很多年輕用户,改變了兩輪電動行業過去的競爭態勢。
2018年10月,乘上《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新國標政策的東風,發展迅猛的小牛電動登陸美股納斯達克上市,甚至還被稱為“兩輪電動車界的特斯拉”。
但在新國標政策的指引下,其他電動車廠商也紛紛走上了智能化、鋰電化的路,小牛的優勢在一點點被削弱。老玩家裏,雅迪控股、愛瑪科技、新日股份在去年接連推出多款爆款智能車型,並依靠強大的線下經銷網絡,迅速拿回了市場甚至再攀高峯。後來者中,九號電動車和哈囉同樣以智能電動車殺入行業,且九號公司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年營收增速,該公司均已優於小牛電動,根據其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約為91.27億元,同比增長52.04%。
顯然,智能化、鋰電化已不再是小牛電動專屬的標籤,率先提出這些理念的小牛電動,似乎也並未建立起太強的技術壁壘。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小牛電動的1664條投訴中,多位用户反映,小牛電動存在中控定位失效、電池續航不足、充不進去電的問題,而維修則需要用户自掏腰包。一位用户稱:“最後一次定位距離現在已經超過1年半沒有定位成功。到小牛售後説是要換中控,費用好幾百,具體原因也沒有説出個所以然。”
一邊是智能化、鋰電化的優勢逐漸被追平,另一邊高於傳統品牌兩倍以上的價格,也讓小牛電動的高端車銷量連續下滑。
於是近年來,小牛電動開始在中低端市場和海外市場發力。
在中低端市場,2020年,小牛電動推出了非智能化定位的Gova系列,在價位上也較為親民,其中Gova G0車型折後售價達1999元,C0售價3000元出頭。低端價位車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小牛電動的銷量增長。不過在下沉市場,這個價格帶上還有愛瑪、雅迪等用户心智更強的傳統電動車企,小牛電動想翻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在海外市場,小牛電動不僅與亞馬遜、速賣通等電商平台展開合作,還進駐了歐洲和美國各地的消費電子品商店,比如歐洲家電零售商MediaMart、Fnac,美國零售商超Bestbuy。不過,短期來看,在全球疫情持續嚴重的情況下,暴漲的海運費用和較高的關税也是出海的難題。
兩輪電動車市場規模見頂
近年來,綠色低碳理念的持續推廣下,以及共享經濟、即時配送等新經濟業態的蓬勃發展,作為解決3-10公里出行問題的交通工具,兩輪電動車的銷量和產量一直在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兩輪電動車生產、消費以及出口國,保有量突破三億,近十年的年產量在2500-3500萬輛左右。
而隨着兩輪電動車行業的持續擴展,各種安全問題也在最近幾年集中爆發。
一方面是頻頻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件,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全國每年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2020年,僅上海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就有421起,導致20人死亡,19人受傷。
另一方面是外賣行業電動車給城市交通帶來的管理困難。據公安部在2018年發佈的數據,2013-2017年間,我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431人,直接財產損失1.11億元。
血淋淋的教訓背後,暴露了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長期存在管理標準不清的問題。因此,2019年,國家開始實行新國標規定,新國標嚴格限定電動自行車整車重量,最大整車質量不得超過55kg,大於55kg的電動車統一按照電動摩托車(也就是“機動車管理標準”)管理,且均需要進行3C認證。
而2021年正是許多省市設立的政策過渡期最後期限。根據天風證券預計,新國標落地後約1億台超標車存在替換需求。按照各省市過渡期政策和各省電動車保有量對比估計,2020-2024年5年內,兩輪電動車同比增速分別為19%、22%、15%、10%、-7%,預計行業規模將在2023年達到峯值。
圍繞着這個1億輛的增長空間,企業之間的市場爭奪戰也趨於白熱化。除了傳統的電動車企和兩輪車屆的造車新勢力們,連動力鋰電池企業也開始關注這個藍海市場,國內動力電池五巨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力神電池、比亞迪已陸續進入電動車兩輪車市場。
在越來越白熱化的競爭格局下,以及行業天花板越來越低的前提下,小牛這樣的電動自行車行業玩家所面對的市場形勢開始變得越來越殘酷,迫切需要講出再次吸引資本和市場的新故事。
電動滑板成為其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基於對市場的精準洞察,2021年4月,小牛電動針對微出行市場首次發佈了電動滑板車產品KQi系列,首款產品KQi3一經推出,就收到超15000輛的訂單。同年11月,小牛電動推出了升級產品——電動滑板車KQi2 Pro和KQi3 Max,微出行產品矩陣得到進一步完善。
近幾個月,小牛創始人李一男轉戰新能源汽車的新聞越炒越熱。這款被稱為自遊家的新車已經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據瞭解,自遊家的新車預計3月底上市,4月亮相北京車展,9月份陸續交車。
在新能源造車上,雖然小牛趕了個晚集,但因為李一男過往的號召力,還是讓外界對他的入局充滿期待。然而,新能源汽車與電動自行車所面對的市場環境更加不同,雖然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市場潛力的賽道之一,但競爭則更加得慘烈。